〔释义〕 做好采访笔记是采访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写好报道文章有直接的重要效用。因此,记者要养成随手记录的良好习惯,为撰写活动提供切实丰富的物质保证。
第一,记录的方式。记录一般采用心记、笔记和画记三种方式。心记就是将所见所闻记在脑子里。笔记指将采访对象的谈话当场记在笔记本上,或在采访结束后根据记录、回忆和思考所作的札记。画记包括简笔勾勒方位图、示意图、速写等图形符号。随手记录指记者将日常生活观察和采访观察所得以文字、图形等符号系统记录下来,不包括心记。
第二,笔记形式。常见的有问答式、直叙式、描写式几种。问答式,记录中既写对方答什么,也写记者问什么。优点是忠实于原意原话,背景清楚,记录准确。直叙式,记录中只记对方的答话,不记记者的问话与插话。优点是把对方重要的话记得更为详细,记录也较自由,与主题关系不大的话可以省略不记。描写式,将所见所闻所感像写目击记、日记一样忠实地描述出来。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有人物的谈话、也有场景、气氛的描写,有人物表情、动作、神态的刻画。由此写出的新闻稿才有血有肉、声色俱全、富于现场感和生活气息,能增强报道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第三,速记的方法。记录速度快,才能更多地掌握可靠的材料,避免遗漏。具体方法:一是择要而记。对话交谈中不必有闻就录,只需拣重点记之。二是符号表示。记者在记录时以大量惯用的符号表示,是速记的好办法。三是补记。对一些没听明白或没来得及记全的问题做上标记,事后追补。四是于重点处巧妙牵制对方放慢速度或重复叙述,以便详细记录。
第四,记录的内容。做采访记录必须把采访中重要的、可用的和易忘、易错的材料记下来。具体说来包括:一要记采访对象谈出的事实和重要的原话。二要记采访对象的观点。三要记记者在采访现场看到的。四要记记者的印象、感受、看法。
第五,笔记的整理与使用。采访记录因大都是在匆忙中记下的,常常比较杂乱。因此,要加以整理,将其条理化,以便随时使用。笔记的整理可按类编目。对一段时间的采访记录,按其内容分类编目,整理成便于查找和管理的资料。二可写成采访日记。即在采访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按时序编章、节目录的日记体资料,把记者所到之处的见闻感受,描绘记录下来。
第六,记录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记者在采访中应尽量使对方不注意你的记录、不存戒心,并顾及到应对、交流、思考和提问。二是做采访记录或整理采访笔记时不要把整页纸都写满,应留足天头、地脚或旁空,以便补充材料、加旁注或写下自己的随感。
〔示例〕 刘白羽:《记者的笔记本》(1983年5月《新闻记者》)
每一个记者随身都有一个笔记本。……我的笔记本不只是记录访问者的说话,或收集到的材料,还随时随地记下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出发一路,沿途见闻,都值得记下。这些小的材料,就如同可以编成花环的许多花朵,能够织成锦绣的花缕彩线,长成常青之树的万千叶片,往往是写新闻通讯报道非常珍贵的素材。……记者要有极敏锐的观察力,你要有一种特异功能,善于一下就捕捉住具有特征、含有深意的事物,而后,你用生动的语言,把它逼真地记在你的小笔记本上。
……当一种新鲜事物出现眼前,你不但记录原像,还要记录你的思考。
……我的小本本上记满了像诗句一样零星的短句,也有感想的片断,甚至抒情的速描。炮火烧得通红的火线上一朵洁白的野花,行军黎明时风雪的呼号,冲锋战士手中飘扬的红旗,照亮夜空的照明弹的闪光,等等,都写入了我的笔记本。这些,当你在战后进行访问写作这一战斗经历时,都成为有用的材料,而正是这些材料,使你的文章真实、生动、感人,而不只是干巴巴的一大篇的新闻用语。
……
〔简析〕 随手记录是一名记者积累素材、聚纳新闻信息的重要方法。新闻记者要想通过语言文字再现新闻事实,离不开平时记录在册的生动形象、翔实可靠的素材做保证。刘白羽同志早年作为一名记者就养成了随手记录的习惯,随时随地地将生活中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事物以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思考笔录下来。刘白羽的写作活动深得此益,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应注意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