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误会包袱

〔释义〕 误会包袱是利用错误的判断制造笑料的一种包袱。误会,多是由于判断上的失误而造成的。因此,创造各种能使之做出错误判断的因素,包括气氛、现象、环境等,是制造误会包袱的先决条件。

误会包袱在相声和情节式的书段都经常使用。相声是通过铺垫制造某种假象,使观众产生误解后,然后再把真相“抖”给观众,让观众为自己的错误判断而感到可笑。书段则是通过情节的描述,由于人物不了解真实情况,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而产生误会。这个“误会”,对观众来说是清楚的,因此感到可笑。

〔示例〕 高元钧:(山东快书) 《小大姐翻身》

  ……

  小大姐正把她的女婿打,

  来了个拾粪的老头把话提:

  “哎,大嫂,你要管儿子家里管,

  为什么井台之上立规矩?”

  小大姐看见生人停下手,

  站在一旁哭啼啼。

  拾粪的老头接着说:

  “大嫂,你先消消气,

  常言说,打在儿身疼娘心,

  我知道你也舍不得;

  唉!你这个小孩真淘气,

  看你弄的这身泥!

  以后得听你娘的话啊,

  也不怪你娘来揍你。”

  这小孩爬将起来猛一蹦:

  “你这个老头不是好东西!

  你看她比我大,我比她小哇,

  我是她的丈夫她是我的妻。”

  老头摆手说:“我不信,

  不是你亲娘是后的!”

  ……

〔简析〕 二十一岁的小大姐,在爹娘的包办下嫁给了一个才十岁的小丈夫。这一天“夫妻俩井台去抬水,一头高来一头低。小大姐后边猛一起,啪嚓嚓,把女婿弄了个嘴啃泥”。小女婿躺在地上又哭又闹又撒泼,小大姐边哄边劝把好话说。小女婿死活就是不起,还拿起扁担把小大姐的脸打破。一气之下,小大姐才把女婿打,正好来了个拾粪的老头。

“老头”只看表面,不看实质,错把“夫妻”关系当成了“母子”关系,造成了误会,闹成了笑话,构成了一连串的“误会包袱”。这些包袱无不落在“老头”那幽默而风趣的话语上,虽经小孩“郑重声明”:“我是她的丈夫她是我的妻”,“老头”的误会不但没解开,反而以误解误:“不是你亲娘是后的”。可见“老头”之“顽固”了。正是这种“顽固”才使误会步步加深,包袱一个比一个响。

这些幽默而又风趣的包袱,无不与“老头”的“误会”有关,而这些误会又是“入情入理”的,是来自于“小大姐”不合理的婚姻,观众既不会感到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也不会认为“老头”是在无理取闹。所想到的只能是这种包办婚姻应当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