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牵强附会地把两个或几个毫无关联的事物或现象连在一起而形成的包袱叫附会包袱。
客观事物十分复杂,有的有关联,或直接,或间接;有的没关联, “风马牛不相及”。把有关联的联系在一起,说明某一道理,表达某种看法是正常的;把没关联的,甚至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也联系在一起,说明某个问题,必然是可笑的。
〔示例〕 侯宝林:(相声)《不宜动土》
……
甲 你说这人迷信到这程度。今天要出去办点事,上边写着宜出行,这才出去。
乙 这才出门。
甲 如果说今天诸事不宜,哪儿也不敢去,就在家等着吧!
乙 诸事不宜嘛。
甲 哪儿也不敢去,就在家呆着,什么事都不敢干,话也少说,往屋里一躺,看书。夏天的蚊子短不了啊,呆着呆着来个蚊子,往他腮帮子上来一顿改善生活。
乙 改善生活?打算叮他一下子。
甲 一叮他哪,老头下意识地用手一拍——“叭”!拍腮帮子上了……你想那有不疼的吗?
乙 是啊!
甲 拍得老头直“胡噜”……噢!一想:你看是不是,得亏我没出门,出门不知闯什么祸哪……诸事不宜嘛!不敢动还挨一嘴巴哪!
乙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吗?
……
〔简析〕 这段相声意在揭露迷信。迷信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表现,因此用迷信去观察和解释某种现象往往会闹出笑话。蚊子叮人,这本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历书上说的“诸事不宜”毫无关系,“老头”却硬把它们拉在一起,并以“不敢动还挨一嘴巴哪”来说明“诸事不宜”的灵验,岂不是笑话。
附会有两种:一是有意的,属于诡辩;一是无意的,属于无知,这里的附会包袱恰恰说明了迷信者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