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垫话是相声的开场自,也是相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有二:一是集中观众的注意力,稳定观众的情绪;二是通过垫话把话题逐步转入“正话”——相声的中心内容。因此它应作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有较强的吸引力,一两句话就能抓住观众,让观众产生兴趣,能聚精会神地听下去。
第二,要有“包袱”。垫话的过程也是组织包袱的过程,通过包袱进一步吸引观众,并为后面的“正话”埋下伏笔和线索。
〔示例〕 朱学颖等:(相声)《挖宝》
甲 最近我发现一种动物,对这种动物,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研究。
乙 什么动物啊?
甲 这种动物小似狸猫大似虎;
乙 可能是豹。
甲 走像狗熊跑像鹿;
乙 不是豹。走道跟狗熊一样?噢,骆驼。
甲 头大尾小像狮子;
乙 又像狮子?
甲 最大特点嘴突出。
乙 噢!我知道了,你说的是大象。
甲 大象?
乙 啊。你看那大象的嘴就是特别的……噢,那是鼻子。哎?你说的这种动物动物园有吗?
甲 动物园没有。
乙 连动物园都没有,什么动物啊?
甲 这种动物,我自从认识了以后,思想上有很大的震动,我感到非常惊奇,对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乙 到底什么动物啊?
甲 猪。
……
〔简析〕 甲的头一句话“最近我发现了一种动物”就给观众一个疑问,制造了悬念:什么动物,怎么最近才发现?接着甲又说“对这种动物,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研究。”这又进一步诱发了观众的好奇心:还要加以研究,看来这不是一般的动物,听听,看到底是什么稀奇的东西。这时观众的注意力很自然地集中到了这个“动物”的身上。仅仅两句话,这个“动物”就像磁铁一样紧紧地把观众吸引住了。紧接着乙一猜、二猜、三猜都没有猜对,观众的好奇心也一步一步地推向了高潮,以为甲说的一定是天上寻不见,地下找不着,海里摸不到的人间少有的珍禽异兽,不然怎么会连动物园都没有。谁知,当甲说出了这种动物的名字时,竟然是一个人人都见到过的极普通的“猪”。面对这“出乎意料”的答案,观众无法不为自己的“上当”而发笑。
这个“垫话”既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又为下面转入“正活”进一步说明“猪”为什么“应当很好地研究”,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在思想有很大的震动”,为什么“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等埋下了伏笔和线索。
从包袱的形式来看,这个垫话使用的是“默契包袱”。这种包袱的特点是演员在组织包袱的过程中,有意给包袱的“底”留有线索,用一种半真半假、似露不露的方式作铺垫。观众不只是听,而且还和演员一道去猜、去想、去寻找答案。这个垫话正是因为采取了这样一种“默契”方式,才使其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如此之强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