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杂谈式

〔释义〕 两名演员围绕着某一中心话题进行交谈议论的相声作品体式叫杂谈式。“杂谈式”不像“讽刺式”那样对象明确,内容集中,讽刺嘲笑,手法夸张。“杂谈式”虽然也可以有讽刺,但内容比较广泛,通过各种方式的交谈议论达到其预期的目的:或介绍某些知识,或表达某种思想,或说明某一个问题。谈论的方式不限,既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谈”,也可以是急风暴雨式的“论”。

选材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扣紧主题。杂谈式所能表现的内容极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飞禽走兽,风俗人情,无一不可,可以说是无限的。作为一段相声内容又是有限的,范围不能过宽,内容不能过长,要紧紧围绕着所谈论的中心话题和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选材。与话题无关的不能要,与话题有关而不能或不利于表现主题的也不能要。

第二,抓住包袱。包袱是相声的生命线。对杂谈式相声来说更是如此。只是谈论,没有包袱,再好的内容,再生动的语言,也只是“谈论”而已。既成不了相声,也吸引不了观众。“抓住包袱”就是在众多的素材中,要着重选取那些“有包袱”的东西。当然包袱不是现成的,需要通过艺术手段去组织,但素材也很重要,没有好的素材就很难组织成精采的包袱。

〔示例〕 侯宝林:(相声)《戏剧杂谈》

……

甲 电影话剧的哭跟京戏就不同,也不能真哭和大哭。

乙 怎么哪?

甲 那样儿会破坏艺术效果。

乙 大哭不是显着真实吗?

甲 那是生活的真实,不是艺术的真实。你要是大哭,悲剧也能演成喜剧。

乙 怎么?

甲 人家看着可笑哇,电影里这样哭:“二大爷啊……”这叫什么艺术哪?

乙 没那么哭的。

甲 你看过电影《白毛女》吗?

乙 看过。

甲 喜儿哭的很简单,可是观众心里都很沉闷。

乙 那是怎么回事?

甲 感情真实。一个演员演好一个人物要花很多劳动,所以现在的电影、话剧都那么好。

……

〔简析〕 这段相声的名字——“戏剧杂谈”,就告诉了我们,是“杂谈式”的相声作品。

两人从戏剧谈到了电影,又从电影谈到了话剧,对它们的服装道具、化妆表演、语言动作等各方面都作了一番“说长论短”的评议。听起来杂乱无章、“东拉西扯”,真可谓“杂谈”。实际上所谈的内容都没有脱离“戏剧”这一中心话题。在“杂谈”中,不仅谈到了有关戏剧方面的知识,也涉及到了艺术欣赏的理论。以示例中的引文为例,表面上是说“哭”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而实际上是向观众说明一个文艺理论上的道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生活不等于艺术,因此生活的真实也不等于艺术的真实。

当然,这些知识和道理不是干巴巴地讲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个的充满了喜剧色彩的包袱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