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讽刺式是用含蓄的语言,嘲讽的笔法对敌人,对落后的事物或人进行暴露和贬斥的一种曲艺作品体式。
讽刺式的作品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讽刺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把生活的真实概括成艺术的真实;其次,要运用夸张,只有夸张才能产生讽刺的效果;再次,要有喜剧风格,哪怕是悲剧的内容,也要用喜剧的形式表现。这三点,“真实”是选材的关键。鲁迅先生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必是会有的实情。”这句话既说明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也给选材提供了依据。
讽刺式的作品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讽刺对象。生活里为讽刺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素材,选材时应当注意时效性、针对性,应当选取那种当前群众最关心的,最有社会意义的人或事作为讽刺的对象。这个对象不是作者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作者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经过观察、分析、思考而逐渐产生的。
讽刺式的作品还要有计划地选择素材。在大量的素材中,要选取那种最典型、最能反映讽刺对象本质的材料。让这些“曾有的事实”经过艺术加工后,成为“会有的实情”再运用到作品中去。
〔示例〕 何迟:(相声)《高人一头的人》
大致内容是这样:甲乙二人扮演两个分别多年的好友。见面后彼此谈起了各自的情况。他们从工作谈到了家庭,从爱人谈到了孩子,从住房谈到了穿戴。无论谈哪方面的情况,“甲”总是比“乙”强,总是“高那么一丁点儿”。“甲”的用意很明显,是想表明他处处都超过了“乙”。当“乙”明白了这点后,便扭转了话题,谈自己有病,看甲还如何在有病上也表现出他“高”来。这段是这样写的:
……
乙:……老甲啊,我这些年净病啦!
甲:瞎!我也净病啦!
乙:我有神经衰弱!
甲:我也有神经衰弱!
乙:我早起办的亭,晚上就忘。
甲:我刚才办的亭,转脸儿就忘。
乙:我一失眠三天三夜睡不着!
甲:我一失眠七天七宿不合眼!
乙:我蹭一下站起来,嗡,眼前就黑啦!
甲:我坐椅子上一扭头儿,咕咚,就栽倒啦!
乙:前年我晕过去五分钟!
甲:去年我死过去半小时!
乙:(对观众)比不了,他神经比我衰弱得多!(对甲)大前年我发了场疟子!
甲:大前年我也发了场疟子!
乙:我两天一次。
甲:我一天一回。
乙:我发一回得六小时。
甲:我发一回得八点钟。
乙:我烧到三十九度七。
甲:我烧到四十一度五。
……
〔简析〕 社会上有那么一种人,处处表现自己,事事都要显出他比别人“高”。这段相声就是以这种好抬高自己的人作为讽刺的对象。老朋友多年不见,彼此谈起情况各有高低,互见差异,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真实的。然而像“甲”那样用“我爱人是瓜子脸”(“乙”的爱人是长方脸),“我孩子一天刷五遍牙”(“乙”的孩子一天刷两遍),“我的孩子半夜一个人敢上厕所”(“乙”的孩子天一黑不敢出门儿),“我的孩子一顿吃七块臭豆腐”(“乙”的孩子根本不吃),“我的表十七钻”(“乙”的表十五钻),“我的笔灌二十五滴(墨水)”(“乙”的笔只灌二十一滴)等,挖空心思地表现自己,尤其是在得病上也要“高”过别人,这显然不会是生活的真实,然而它却是“会有的实情”。它是作者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夸张的手法进行艺术概括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喜剧效果,才能揭示像甲这种人的卑微和自私的心里,从而达到讽刺和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