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反词质诘

〔释义〕 反词质诘即反问、反诘,它是用提问形式表示确定的思想内容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不作回答,不要求回答,也不需要回答。它的答案就在所提问题的反而,或者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或者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这种手法的作用是:对于一个明显的道理或事实,用反问的语气来加以肯定或否定,比一般的肯定句和否定句,语气更强烈,论证更有力量。

反诘,用在驳论文中具有责问、驳斥对方谬论,尖锐嘲笑敌人的作用。因此作者常常是寓坚定的立场、明确的观点、强烈的感情于反诘之中,使驳论产生巨大的威力。

由于反诘往往带有愤激的感情,因此不宜滥用。

〔示例一〕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第五节

……

……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

……

〔简析〕 在这篇节选的部分,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观点,深刻论述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指明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之后,便满怀无产阶级革命激情,运用一组排比的反问,语重心长地从几个方面发出庄严的号召,要求出以公心,继承先烈遗志,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为革命抛弃一切不适合人民需要的东西。

这里连用三个反问,头尾两个,以否定的提问表达肯定的意思;中问一个,以肯定的提问表达否定的意思。肯定提问与否定提问交错使用,步步逼进,有气势,有感情,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它比正面述说更富有说服力量。

〔示例二〕 司马达:《魔鬼的笛音》

……

中国要进行新的长征,实现四个现代化,究竟何罪之有?

……

我们要攀登的是科学技术高峰……就会危及其他国家的安全?

我们需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正常的贸易关系……就成了准备战争的阴谋?

我们要加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的防御,谁能剥夺我们正当的自卫权利?

……

〔简析〕 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究竟何罪之有?”这个反驳诘问,以强烈的责问感情表达了一个肯定的判断。这是论点。接着从五个方面(示例只节选三个方面),连用五个诘问句,像连发的排击炮弹一样对准论敌猛烈轰击,一气呵成,气势逼人,具有巨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