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议论文,一般以绪论、本论和结论的顺序安排层次,其结构方式就属“总分总”式。开篇的“总”,是绪论,通常是明确论点,提出问题,以领起全文;结尾的“总”,是结论,通常是总结全篇,解决问题,以收束全文。中间的“分”,是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它对提出的论点和问题展开分析论证,有的分成若干部分,分别论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本论部分对问题是否分析透彻、深刻,对文章质量的优劣有决定的作用。
总分总式构架文章,能给人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印象;但要特别注意结尾总结时,不可简单重复开篇内容,在提法上和用语上都要与总提有明显区别。
〔示例〕 夏衍;《杂文三忌》
杂文是诛伐邪恶、匡正时弊的武器,又是一种可使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文体,由于此,杂文有三忌。
一忌教条八股。老八股不好,新八股更坏,数十年来,读者苦八股之害久矣,装腔作势,穿靴戴帽,废话连篇,无的放矢,统统应该反掉。
二忌一个怕字。杂文是投枪和匕首,它必然要有一点气势和锋芒。写文章顾虑多端,怕这怕那,四平八稳,那么杂文就等于钝刀割肉,就不能起诛伐和匡正的武器的作用。
三忌冗长。杂文姓短,几十字、几百字,最多“千字文”也就可以了。这是我国散文的好传统。刘禹锡的“陋室铭”只有81个字,魏征的议论文“谏太宗十思疏”也不过372个字。杂文可以“单打一”,一篇文章讲一件事,不必求全,不要面面俱到,要短而精,不要长而漫,不要让“懒婆娘的裹脚布”混入杂文之林。
郑板桥写过一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两句话很值得深思。
〔简析〕 这是一篇对创作杂文有指导性的文章。开头明确提出杂文的任务和作用,紧接着点明论述中心:“杂文有三忌”,并用以领起下文。
文章的主体部分,把“三忌”内容,各列一段,分别阐述。在每一段的论述中,开头都用首括句,点出分论点,然后以简练的文字,概括的事例进行论证。“一忌教条八股”与“二忌一个怕字”两段,字句虽短,但语言精警,能起到针砭锢弊的作用。“三忌冗长”一段,用例典型、有力,既说明杂文求短的要求,又指出了如何写短的方法,论证透辟。
结尾一段,引用郑板桥一副对联,总括地提出了创作杂文的总主张:材料精,立意新,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中心思想,用语比开头更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