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事实叙述

〔释义〕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人们收听和阅读新闻,日的是要了解新近发生或发现了哪些新鲜的、有意义的或具有可知价值的事实。事实是报道的根本,是构成新闻的基元。离开了事实就没有了新闻。新闻既是事实的报道,就应该事重于评,叙多于议,事实叙述是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律、最重要的要求。新闻工作者的任务就是给读者提供新鲜可靠的、丰富充实的事实。

新闻中事实叙述大都采取直接叙述的方法,即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将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的具体情况、来龙去脉叙述出来。直接叙述可按事实本身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方位顺序、逻辑顺序叙述。也可在顺叙中间穿插某些补充材料,还可先倒叙而后顺叙。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不要作过多的解释或议论。

间接叙述,即以谨慎的措辞,婉转的行文方法报告新闻事实,传达中心意图。如:1911年11月2日,清军攻陷武昌起义军占领的汉口。上海的商业报纸都直书此事。做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喉舌的《民立报》为此颇为踟蹰。直书其事,不免“长敌人之志气,灭自己之威风”,但事关重大,必须编发。于是该报在11月3日报纸上登出了这样一则消息:“汉口华界焚毁,由初七早晨起至今未熄,商民死伤无数,财产损失尤多。”这条消息,通过报道汉口的损伤情况,向外界传递武昌失陷的重大消息,以示准备应变。

事实叙述在具体写作时,有对事实的概括叙述,有对事实的具体叙述。

概述事实是新闻写作中的基本表述方法。客观事物是纷纭复杂的,每一新闻事实的客观状况也许是多层次的、多环节的,涉及的人物或方面也许很多,而报道中常常并无必要将事实的繁复过程和细枝末节全盘托出,不必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这就要对新闻素材进行概括,揭示事实中最重要、最新鲜的那一部分,并用准确、简炼的语言表述出来。比如,1949年4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进逼蒋家王朝,在五百余里的长江沿岸,有近百万大军进行着紧张而壮丽的战斗。其空间之广,人数之多,令人惊叹。来自各个战场的战报雪片般飞来,电话机铃铃作响,电报机嗒嗒不停,战况空前。当此时刻,如何向期待中的全国人民精简地报告抢渡天堑长江的情况,确非易事。但是毛泽东同志竟能用区区百来字就写出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气势磅礴的报道。

新闻写作中对事实的概述,并非是新闻事实的缩小或简单收缩,而是要对庞杂的素材进行综合提炼,去粗取精,将其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的事实提炼概括出来。这就需要对新闻事实有深刻、充分的理解,善于从中发现事物的典型特征。

具体叙述是新闻写作的重要特点之一。高明的记者最善于控制住自己的嘴巴,而以具体事实的展示告诉读者发生了怎样的事,并以此赢得报道对象对报道内容确信无疑。

〔示例一〕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1947年2月7日新华社晋绥电讯稿)

文水县云周西村17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在上月12日被阎军逮捕,当众审讯。阎军问她是不是共产党员,她答“是”。又问“为什么参加共产党?”“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今后是否还给共产党办事?”“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至此,阎军便抬出铡刀,在她面前铡死了70多岁的老人杨柱子等人,又对她说:“只要今后不给八路军办事,就不杀你。”这位青年女英雄坚决回答:“那是办不到的事!”阎军又说:“你真的愿意死?”“死有什么可怕!”刚毅的刘胡兰,从容地躺在切草刀下大声说:“要杀由你吧,我再活17岁也是这个样子。”她慷慨就义了。全村父老怀着血海般的深恨,为痛悼这位女英雄,决定立碑永远纪念。

〔简析〕 这则消息在写作上的特点是直接叙述精选的新闻事实。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这一事实本身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因此无须着意地刻画点染,只要朴素地具体再现烈士壮烈牺牲时的真实情景(过程及对白〕,简练、明确地把事实本身写出来,便足以打动读者的心。

〔示例二〕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长江前线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简析〕 全文共140多字,概括精粹的叙述,气势磅礴的描写,报道了我“百万雄师”的中路军在震撼世界的渡江战役中、突破长江天险,首战告捷的情况。回答了这次战斗中的六个主要问题:何时打响?何地渡江?我军情况如何?敌人情况怎样?战斗的经过和结果如何?今后的趋势怎样发展?凡需要向全国人民报告的情况都写到了,而且写得生动具体、有声有色、条理清晰。读后使人如临其境地看到了这次战斗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