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情与景异

〔释义〕 情与景异就是诗中所表现的景物的色调与人的感情的情调不一致,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桃红柳绿一般是春景宜人的写照,鲜花给人带来喜悦之情,杨柳依依被认为最具感情色彩。与此相反,有的诗作分别把它们写成“惨绿愁红”、“感时花溅泪”、“无情最是台城柳”,就构成了情与景异。

其实,景物本身无所谓情意,之所以认为某种景物具有某种情意,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艺术实践中的约定俗成。归根结蒂是人赋予的,是由诗人的情决定的,这就为情与景异的抒情方式提供了可能。

情与景异,景对情是有力的反衬,因而诗作中所表现的情往往更为强烈,更有个性,更具异彩,更有吸引力。

〔示例〕 (唐)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简析〕 首联说,在此国家内忧外患层出不穷之际,我登上高楼,只见近处繁花满目,不觉黯然神伤。这是以乐景写哀情,总揽全篇。以下各联就此生发拓展。颔联写远望所见所想。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写锦江的气势及其春色,深含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下句就时间驰骋想象,写玉垒山的浮云,古往今来,变化莫测,感怀民族历史的风云变幻。颈联表述自己的愿望。上句借北极星在天空位置固定不变喻唐王朝政权的稳定巩固。下句正告入侵四川西山诸州的吐蕃军不要侵扰。末联就登楼所见古迹抒发感慨。上句说可怜那亡国昏君蜀后主刘禅还有祠庙,竟然和诸葛武侯一样,歆享后人香火,其中蕴含着讽谕当朝唐代宗的昏庸之意。下句转到自身,感慨自己空怀济世之志,苦无献身之路,危楼落日,忧从中来,姑且吟诗自遣。全诗写登楼的观感,以“花近高楼”的美景起笔,衬托伤心种种。其中有对祖国大好河山为吐蕃侵扰的不安,有对昏君误国的嘲讽,有对自己无力匡时济世的感慨。内容丰富,抑扬顿挫,感情深厚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