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所谓诗中有画,是指在诗歌创作中,吸收绘画技法,在诗中创造出生动的富有情趣的画面、画境,使诗画结合。
诗歌是时间艺术、语言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但诗中的构思,犹如画面的布局,诗画都要创造形象和意境,两者又是相通的。因而,诗歌创作吸收绘画技法,把诗歌从听觉引向视觉,完全是可能的。
为了诗中有画,可用的绘画技法颇多,主要的有下列三个方面:一、应物象形。绘画用线条来显示事物的形,“应物”而“象”,诗则发挥语言的绘画功能,勾勒事物的轮廓,刻画事物的形貌、状态和特征。二、随类赋彩。绘画是按着各种事物的固有色调,给以饱含感情的真实生动的色彩表现,诗则借助语言文字,对事物的色彩进行虚拟,或以一种色彩统御全篇,或在对多种色彩的描绘中,以其中的某一种色彩作为画面的主调,或把一些色彩作强烈的对比与反衬,构成耐人寻味的意境。三、经营位置,就是讲究章法和布局。在绘画,是为表达主题和内容的需要,精心地进行结构安排。在诗歌,则注意角度、宾主、高下、远近、疏密、虚实等的处理安排,达到结构方面的和谐与完整统一。
当然,诗中有画,不只是指以画法为诗,创造出画面;诗贵有情,还必须画中有情,达到诗情画意,两相契合,方称得法。
〔示例〕 (唐)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简析〕 这首诗写于成都草堂,时值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四句诗,一句一景,各自独立成画。首句写近景,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欢唱,听觉和视觉兼用。次句写仰视,一行白鹭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直飞蓝天。两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交织,图景绚丽,生意盎然,传达出欢快的感情。第三句写凭窗远望,西山的千年积雪,好像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以小括大。第四句写低头俯视,门外停泊着远去东吴的万里船。可以想见杜甫对远游吴越的向往。这两句诗中的西岭雪、门外船是实景,但说其是“西岭千秋雪”、“东吴万里船”则又是虚笔,是推想之词。这样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对仗工整,饶有情趣。四幅景既各自成画,又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把四幅画联结起来的是诗人的情。春景给诗人带来了愉悦,随着视线的转移,角度的变换,情随景迁,便唤起了他的移舟东下之想。四句景语完整地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思想感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