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矛盾逆折也称矛盾语,它既是一种修辞技巧,也是一种艺术构思方法。它把矛盾对立着的两个意念或互相排斥着的两种情景紧密地组合在一起,使两种力量构成顺逆相荡的富于张力的冲激,以反映生活中种种矛盾的事物,表现人的某种矛盾着的复杂心理和思想感情。由于意象中矛盾力量的相反相成,能使读者在感受上产生强烈的印象,获得新颖警策的美感。
矛盾逆折往往运用反义词在同一诗行或连贯而下的几行诗句中,让它们在不和谐的状态下构成新的和谐和美的秩序。这种技法也可以贯穿在全诗的整体艺术构思中。
古今中外的诗作中都有运用矛盾逆折的技法写成的名篇或名句。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中有一段关于黄金的描述,就是运用矛盾逆折写成的,曾得到马克思的赞赏。涅克拉索夫的《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中的“你又贫穷,你又富庶,/你又孱弱,你又强大,/亲爱的母亲俄罗斯”,也是因为运用矛盾逆折而不同凡响的。杜甫的“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自居易的“风生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每句中都由相反相斥的情景生出新意。王昌龄的《闺怨》、陈陶的《陇西行》、宋之问的《渡汉江》则把互相对立的意念贯穿于全诗的整体艺术构思中。西方现代派的诗作也喜欢用矛盾逆折。
〔示例〕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有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简析〕 这首诗把死与活的矛盾对照与反衬,贯串在全诗的艺术构思中,使得这一诗作精警而富于力度。第一节的四行诗是名句,每两行运用“活着”、“死了”这一对反义词构成矛盾语,指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一节是第一层,对全诗起统摄作用,以下各节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对这一艺术构思进行生发和充实。四至六节是第二层,分别从对人民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和从情操的角度等三个方面,写了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在歌颂鲁迅的同时,也歌颂了与鲁迅品质相同的人,并谴责那些自诩比人民“伟大”,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不让别人活下去的人。五至七节是第三层,每节各依次与二至四节相照应,写了两种人不同的结果。那种骑在人民头上,妄想自己的声名不朽,又不让别人活的人,终归要被人民打倒,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他们的下场大家都可看到;那些给人民当牛做马,情愿充当无名小草,活着为了多数人活得更好的人,人民永远缅怀他、纪念他、推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