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移情

〔释义〕 移情论是十九世纪德国费肖尔父子为首的新黑格尔派所创立的美学理论。后来这一学说的主要代表有德国美学家里普斯和伏尔盖特。作为诗歌技法,则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对客观事物作主观审美观照时,将自己的生命和感情投射到审美对象之中,使无知觉的客体有了感觉、感情和活动能力,达到自我与非我同一之境。在抒情诗中,移情手法多表现为大自然的人格化,有助于将生活美转化为艺术美。

〔示例〕 (宋)陈与义:《中牟道中》 杨柳招入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简析〕 诗写乘马骑行于中牟县(今属河南省)路途中的所见所想,全用移情手法。

开头说,一路杨柳飘摇,无需媒介,就招迎行人,亲切殷勤;蜻蜓飞近马跟前,忽生猜疑,一下子又飞远了,轻巧机灵。这两句写杨柳与蜻蜓的特征和情态,生动传神。然而,说杨柳亲切殷勤地招迎行人,说蜻蜓忽生猜疑,却不是杨柳、蜻蜓本身所具有的情态,而是将诗人自己的主观感受移注到客观景物身上的结果从而使自然事物的审美属性与诗人自己的审美感情交相融合。

后两句更是情趣盎然。诗人与凉风相约,请它不要与尘沙一起来。不仅透出了当前此地风沙与共的情景,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而且也是由人及物的移情之辞,无知无情的凉风变为有情有意的可与诗人相商约的对象,这样,就更平添了这首诗的活泼隽永的情味。

诗写北方景物,写得如此清丽可喜,移情手法的成功运用,在这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