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幻想是想象的一种,是一种超现实的想象。它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在选用的题材上,古典诗词中经常采用的是天神、鬼怪、幻境异物等超自然的事物。新诗中则经常突破超自然事物的樊篱,而是大量运用现实的事物来作非现实的分解与综合,或对现实的形象进行高度的夸张,作出严重的变形,或大大扩展事物活动的时空领域,以构成超现实的想象。二是在创作目的上,幻想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对事物本身所作的超现实的认识,而是通过大胆而超拔的想象,在更大的幅度上,用更加动人的形式表现主观愿望和情感,创造一种崭新的、出人意料的、超越时空限制的艺术境界。
〔示例〕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简析〕 这首词采用幻想的形式构思全篇,以纪念在三十年代牺牲的杨开慧(作者的爱人)、柳直荀(作者的战友、李淑一的爱人)两位烈士。首先作者想象两位烈士的忠魂飞入九重天的月宫里,而打开了一个缅怀先烈的幻想世界,以此象征两位烈士虽死,但其精神犹在。接着就用神话传说里的吴刚、嫦娥欢迎两位烈士到来的盛情款待,热烈颂扬了烈士崇高的英雄形象。意思是说,他们不仅活在人民的心里,同时也感动了天上的神仙。如果说,以上两层意思,还是从天神幻境等超自然的事物来作为艺术构思的对象的话,那么最后两句便转向了对现实形象进行高度的夸张和严重的变形。说忽然传来人世间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消息,烈士欣喜若狂,情不自禁,乐极而泪下,化作一场倾盆大雨。本来人死后已无知无识,这里设想革命烈士死后还在关怀着革命斗争的进程,这就把革命烈士的一心为革命的可贵品质,抒写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