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想象就是把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拆散或者碾碎,并根据一定的创作目的,进行新的综合,重新结合成一个新形象。在这种对记忆中的客观形象的加工改造过程中,必然调动起作者所储存的知识经验,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性格修养、艺术趣味等个性特征。因而,通过想象所创造的新形象较之记忆中所储存的客观形象,应该具有新的意蕴和美学价值。
想象是诗的立意和构思的基础,是使诗的立意和构思通向新颖、奇巧的桥梁,是诗人描绘形象、创造意境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而诗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黑格尔《美学》)
诗人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丰富的想象力的途径不外两端:一是对现实的外在形象要多看、多听、多记,也就是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积累。因为“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丰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同上)二是要有丰富的感情,而丰富的感情又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一个对生活冷漠的人,其思想感情必然贫乏。感情是激活想象力的动力,又是构造艺术形象必不可缺的条件。
〔示例〕 公刘:《风在荒原上游荡……》
风在荒原上游荡,
像一个酒醉的流浪汉,
打着唿哨,四处张望,
寻找可以过夜的地方。
风呵,你来吧,到我们的树林里来吧,
我们为你准备了眠床,
一片叶子,一只温柔的手掌。
我们栽的每一棵树,
都有一副善良的心肠,
风呵,你来吧,来和树林交谈吧,
树林将会告诉你一切:
关于干旱,关于沙漠,
关于共青团员的理想。
〔简析〕 诗作赞颂了共青团员植树造林的成果。对于这一立意,不是通过论理的形式,而是通过想象,塑造了风与树林这两个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进行了诗意的表现。首先,把风想象为一个打着唿哨、四处张望、无处安身的醉汉,通过风这个可怜巴巴的形象,把植树造林能使风不敢肆虐这一点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接着写树邀请风来树林里过夜,把每片叶子想象为一只只温柔的手掌,给风准备了绿色的、凉爽的眠床,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塑造出树的美好温柔为人造福的形象,生动地表明植树造林能把风熄灭在树林里。最后,赞颂每一棵树都有善良的心肠,请风来与树林交谈,让树林告诉它关于干旱、沙漠和共青团员的理想,言尽而意未尽,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很明显,如果抽掉了这些想象,诗也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