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这是一种最无拘束的诗歌体式,也是新诗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体式。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容易发挥出诗人的创造性。这种诗体有如下特点:第一,有的诗不分节,以连续不断的诗行一贯到底,写多少行由诗人自定,有1或2行为一首诗的;有的诗虽分节,写多少节也由诗人自定。第二,以多少行为一节可以灵活,有的节可以只有一行;有的节以二至十几行不等;有的一句诗拆散了排列成好几行。第三,诗行的字数、顿数也不求一致,有的极少,少到一字为一顿单列一行;有的相当多,多到十几个字七、八个顿为一行,完全根据抒情的需要而长短不一、参差交错。第四,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多种多样,有的用,有的基本上不用,只在行中有大的停顿时用;有的用的很多,甚至在五、六个诗行中用到近二十个标点。这种灵活多变的诗歌体式和结构,适于表达现代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纷繁的趋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运用好这种体式的关键在于节奏鲜明,讲究章法,富有韵味。否则容易散文化;成了分行写的散文,就会失去诗味。
〔示例〕 莫少云:《伞》
一个孤独的少年说
她,是
一团游动的
云
打我身边走过
竟没有一点声音
我
不是山谷
真的不是山谷
藏不住
她的一缕
情丝
我盼
盼一场细雨
的的的
打在她身上
打湿她的思绪
让她
沉甸甸地
想
那有太阳的日子
浓荫下
甜甜的吻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少年失恋后的心态。全诗四节。第一节只有一行,把这一行提到这么重要的位置,意在表明这是全诗的总纲,以下三节的内容都是这个少年的自我诉说。二、三、四节分别为五、六、十一行,每节的行数不相等。各行的字数、顿数也不一样,为了强化某些词语,作者将各个诗句拆散并列为几行。如第二节为了突出失恋的少年对“她”离去时的轻盈飘忽的感觉,把“云”字独立成行;第三节,把“我/藏不住/她的一缕/情丝”四个词语各自成行,则强化了少年失恋后依然怀念“她”时的酸楚。第四节把“我盼一场细雨”分两行写成“我盼/盼一场细雨”,则造成了回旋的节奏,表达了这位少年仍有所希冀又不免有些迟疑的心境。“让她/沉甸甸地/想/那有太阳的日子/浓荫下/甜甜的吻”分六行写,很好地表达了复杂的思绪,既有回想的沉重感,又清晰地回想出往昔约会的时间、空间和感受的特点,透出甜蜜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