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炼句

〔释义〕 炼句也是使诗歌语言精炼的一种手段。炼句的目的是要炼出佳句。真实生动地表达出特定的旨趣和意境;情景交融;体物入微,写出表现对象和诗人主观情思的特点;言简意深,引人深思。所有这些,都是炼句所要追求的目标。但诗句仍应朴素自然流畅,如果矫揉造作,艰涩板滞,缺乏生气,则是败笔。

炼句的途径,不是按照精确的语法,将所要表现的内容用明白无误的语句写出来,而是对精确语法的大胆的合理的反叛。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一是省略某些句子成份,尤其是省略关联词语。从语法结构看,有些句子往往是不完整的,但从诗艺看,这才不是散文句,而是诗句,是精炼的诗句。有的诗句全由名词组成,省略了谓语,却构成了意接语不接的新鲜意象,造成了独特的意境。有的诗句只是作静态描写的形容词谓语句,省略了主语和动词,却化静为动,突出了跃动飞腾之势。二是不同寻常的词序安排和反常的句子成份搭配。为了突出某种感受,强化某种情绪,增大语言的容量,或者协调节奏与音韵,常常把有关词语置于句子的显要地位,改变词序的正常安排,使句子成份的搭配突破常规。三是诗句跳跃。诗句常常只为读者提供感情的跳跃点。从一个诗句到另一个诗句,或者从一组诗句到另一组诗句,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跳跃,而连接这些点的“线”则隐去了,要由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去把它发掘出来。由于过渡性语句的省略,诗歌便节省大量笔墨而精炼起来。

〔示例〕 臧克家:《三代》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埋葬。

〔简析〕 这首诗写于四十年代,写的是那个时代的农民生活。语言很少,只有三个诗句二十一个字,但依靠概括力很强的词语、句子成份的反常搭配和诗句的跳跃,炼出了旧时代农民的典型形象,内涵很丰富。“洗澡”,在通常情况下,总是跟水连在一起,而农民的孩子却是“在土里洗澡”,状语和动词谓语的反常搭配,令人想见农民的孩子赤身露体在泥里滚土里爬的情景,表现了农民生活的贫穷与落后。“在土里流汗”、“在土里埋葬”则是对农民固守于土地,在地里奔波、挣扎直到死亡的高度概括。从孩子、爸爸、爷爷的称谓看,似乎表现的是一家三代,但又何尝不是广大农民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所走过的生活道路的真实写照?可见这的确是一首炼句成功的精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