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虚与实

虚与实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虚”指虚幻的、抽象的事体情理,“实”则指实在的、具体的人、事、物、景。在写作中,“虚”是指虚笔、虚写,即间接的、侧面的、抽象的表现笔墨;“实”则指实笔、实写,即对人、事、物、景的直接、正面的具体记叙、描绘笔墨。虚写的笔墨是通过侧面烘托、间接衬垫,或着意渲染别的人物、事物,将表现对象的意蕴、特征暗示出来,其表现效果具有模糊性,但这样的笔墨却能为读者留下广阔、辽远的思维、想象空间;实写的笔墨是以正面描绘、直接记叙来刻画具体表现对象,所以具有直观性,能为读者留下可见、可感的深刻、鲜明印象。

虚写与实写相反相成、相辅相生,虚因实显,实因虚彰,因此,在写作实践中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结合使用。如果孤立虚写,内容必然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虚无缥缈,贫乏空泛,读者摸不着边际,领略不到文章要领;如果一味实写,则内容单调沉闷,文势平直板滞,难以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思维空间。只有落墨时有虚有实,虚实相映,在有限的篇幅中才能包孕更为丰富、更为广阔的容量,也才能多姿多采,变化生色,富有艺术表现力。汉乐府《陌上桑》叙述了秦罗敷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赞美了这个采桑女的智慧和坚贞。在诗中先正面描绘了罗敷采桑城南隅时的衣饰打扮,为实写,然后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归,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等种种人的情态、表现,从侧面渲染了罗敷的漂亮、美丽,此为虚笔。正因为把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有机结合,使罗敷的形象更为光彩照人,富有魅力。

虚实结合的方法或先虚后实,或先实后虚,或以虚串实,或以实显虚。不管哪种结合方法,都有助于虚笔的模糊性和实写的直观性的有机交融,并能增强文章的曲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