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宾与主

宾,客体、次要;主,主体、主要。在写作中,宾与主涉及面广泛,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着眼点不同,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说法。就材料说,典型材料为主,一般材料为宾;就观点说,基本论点为主,从属论点为宾;就人物看,主要人物为主,次要人物为宾;就情景分,情为主,景为宾;就手法分,赋为主,比为宾,正为主,反为宾。作为写作的一种辩证艺术,是根据二者互为依存,彼此映衬的关系,在谋篇布局时对要表现的人、事、物、景、情、理,分清主次,确定宾主之位,从而突出主体的技法。写作中常用的有以宾衬主、众宾拱主、宾主相衬、宾主互藏、宾主转化等方法。以宾衬主,即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以景物衬托人物,或以景物衬托感情,其中又可分为正衬、反衬、旁衬三种。正衬是主宾为相类事物或同一方面,如以美衬美,以好衬好,以勇衬勇等;反衬是主宾为相异事物或相反方面,如以坏衬好,以丑衬美,以懦弱衬勇敢,以善良衬凶恶等。旁衬是主宾借助相关相近、相互联系的事物从另一种角度进行的衬托。清人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时说:“写鲁肃的老实,以衬孔明的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的乖巧,以衬孔明的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便是以妻从旁衬托周瑜年青有为、功业早成。众宾拱主,即以多宾衬主,众星捧月,如古乐府《陌上桑》,借行者、少年、锄者的种种反应,来衬托罗敷之美。宾主相衬,即宾与主互为衬托,宾衬主,主又衬宾。宾主互藏,即主中有宾,宾中有主,宾中又有宾。宾主转化,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宾可成为主,主又可转为宾,宾主位置互换。

在处理宾主关系,安排宾主位置时,一般地说,应该主详宾略,主显宾隐,以主带宾,主宾分明;同时,不管是以宾衬主,抑或宾主互衬,还是众宾拱主,都必须按照表现内容的要求,分清主次,把握其内在联系,把两个方面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从而突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