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象声词

〔释义〕 语言中用来摹绘各种声音的词叫象声词。象声词只是汉语词类中的一个类别,它本身也不是什么“写作技法”,然而它的表义功能之广,艺术表现力之强,又是其他词类和技法所难以实现的:摹拟声音,绘声绘色;描绘动作,形象生动;渲染气氛,如临其境;刻画人物,神情兼备;表达情感,褒贬分明。正因为如此,象声词的使用,几乎是所有带有情节性的曲艺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评书、快书。下面以刻画人物为例。

〔示例〕 李润杰:(快板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

“唰”一道金光从天降,

半空中跳下来了齐天大圣孙悟空。

铁棒一横拦去路:

(白) “站住!”

当时吓得这个女子心里一扑腾。

孙悟空用鼻子一嗅有妖气,

他立刻睁大了火眼金睛,“嚓嚓嚓嚓”朝这个女子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仔细盯:

“啊,原来是一具白骨骷髅,

你你你,你是一个白骨精!”

〔简析〕 这里用了两个象声词。“唰”是描写孙悟空动作之敏捷、速度之快的,通过这声音,观众犹如见到了一道金光闪电般地从天空直射下来,有力地表现了孙悟空动作的“神速”。“嚓嚓 嚓嚓”是用来描绘孙悟空的“神韵”。“神”,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十分难以表现的,特别是像孙悟空这样一个“神人”所具有的神态、神情和神韵,更不是一般表现手法所能胜任的。俗话说“眼能传神”,作者正是紧紧抓住了眼睛这一特点来刻画孙悟空的。然而孙悟空的眼睛又不是一般的眼睛,而是一双能够识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对它应如何去描写?这里作者没有使用一般的什么“炯炯有神”,什么“烁烁发光”等词语去刻画,而是巧妙地用了“嚓嚓 嚓嚓”这样一组有节奏的象声词加以表现的。通过这声音和节奏,观众不仅看到了眼睛在闪动,而且也仿佛看到,眼睛在闪动中所放射出来的两道金光,犹如两把利剑随着声音的节奏,不停地射向了白骨精。

试想,去掉了这几个象声词,只是说“他立刻睁大了火眼金睛……仔细盯”,这个连眼睛都不会动的孙悟空岂不成了“傻猴”。即使加上后边的“朝这个女子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等能表现头部和身体动作的一些词语,孙悟空顶多也不过是一个会动的“活猴”。还不足以表现出孙悟空的“神韵”。“嚓嚓嚓嚓”虽是几个象声字,它却把孙悟空由一个“傻猴”“活猴”,升华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神猴”。

作者的高明就在于他利用了人们的“通感”,以有声的语言写出了无声的动作(眼睛的闪动是无声的),使人们从听觉中产生了视觉形象,又从视觉形象中观察到了孙悟空所独有的“神”——神态、神情和神韵,使孙悟空的机警、勇敢、敏捷、好动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