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用拟人、拟物的形式来说明事物或事理,这种方法叫比拟说明法。
拟人、拟物是修辞格之一。在写作中,把物当作人来描绘,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绘,叫拟物。在说明之中运用这种修辞格,可以突出事物、事理的特点,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深奥为通俗,化陌生为熟悉,使说明文写得栩栩如生,逼真入胜,从而加强了文章的形象性、趣味性和感染力。
运用比拟说明法时,首先要注意形象性、趣味性必须以准确性、科学性为基础,否则就失去了说明的真实性。其次,要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比拟说明,而不能牵强附会,使人糊涂。再次,要尽量保持比拟观念的一致性,使比拟形象前后统一。对同一说明对象,不能一会儿拟作人,一会儿又拟作物,以致概念混乱,形象模糊。
〔示例一〕沈杰:《博茨瓦纳的野生动物见闻》
……当我们飞临动物园上空,进行空中侦察时,可以看到体大笨拙的象群一股劲的向丛林深处躲藏,一些高大的长颈鹿,左跑也不是,右跑也不是,总觉得自己的脖子长,在哪里隐蔽也不安全。唯有成群的斑马跑得最快,一直奋勇向前。……
〔简析〕 作者根据象、长颈鹿、斑马受惊后的不同反应,用“躲藏”、“觉得”、“奋勇向前”等准确、生动、形象的词语,赋予它们人的动作、感觉和精神,使这段说明文不但具有知识性,而且还有趣味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示例二〕 甘本祓:《无形的“火力”·对号入座》
对号入座,这是戏院的规矩,戏院是认号不认人的。接收无线电波也是这样,要对“号”接收,这个“号”就是电波的频率。对于这一点,少年朋友也并不生疏,你打开收音机选择电台的时候,就是在作对“号”的工作。接收机也是只认“号”不认人的,只要频率对头,它就接收,不管是哪里发来的。这是无线电电子设备的一大特点,也是电子对抗中的一大弱点。
……
〔简析〕 这是一段介绍无线电电子设备特点的文字。由于读者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因而作者采用了拟物说明的方法,把无线电接收机“只要频率对头,它就接收,不管是哪里发来的”这一特点,比拟成在戏院里对号入座来逐一进行说明。这种方法突出了无线电电子设备的特点,使深奥、陌生的道理一下子变得通俗、熟悉起来,很容易被少年儿童所理解。另外,所拟之物选择得非常恰当,采用口语化的语言也非常适合读者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