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故事说明

〔释义〕 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说明某一事物或原理的方法,叫故事说明法。

故事说明法中的故事与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有所不同:前者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绝对准确、真实的,而后者可以虚构,可以加入夸张、想象的成份;前者虽然也用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但目的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而后者则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故事说明法多用于科普读物中。它把抽象、深奥、陌生的科学现象、道理,寓于生动、形象、动听的故事之中,引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科学知识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易于接受和理解其中的内容,以达到普及科学的目的。

运用故事说明法,一要注意选取的故事必须包孕所要说明的内容,并且能够充分说明其中的问题,切勿使故事与说明的内容相脱离;二要注意故事的真实性与科学性,不能任意添加或捏造。

〔示例〕 甘本祓:《空中之谜》

1969年夏季,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由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十几个国家组成的军事集团)的一个雷达值班员,在进行例行的空中搜索。突然,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了可疑的亮斑。于是,他急忙拿起电话报告司令部:“哈罗!有情况:在波罗的海的上空,有一架苏联飞机,它放出了一片好像是金属屑构成的云。飞机不见了,那片云却在空中慢慢地飘浮,反射着雷达电波,看不清那里究竟有什么东西。”

立刻,一架“北约”飞机,从基地紧急出动,它奉命去查看这稀有的“云”。一会儿,基地听到了飞行员的报告:“我的雷达上显示了这片飘移的云,可是我的眼睛什么也没看见。没有箔条,也没有金属丝。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分析,空中之谜揭开了:这是一种金属微粒气悬体。可以利用飞机或火箭的喷气发动机把它喷出来,从而在空中布下一道很厚的“幕”,就像过去人们在阵地上施放烟幕来掩护步兵前进一样,这道能反射雷达电波的幕,就能掩护幕后面的军事行动。

这件事使人们联想起1968年8月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况。当时,苏联投撒了大量的金属微粒气悬体,在空中形成一道雷达电波难于透射的屏障,反映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雷达荧光屏上就是一片“白雾”。在这同时,苏联飞机大量运兵,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和其他城市。

〔简析〕 这里讲述了1969年夏季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苏联飞机在波罗的海上空释放一片“云”,干扰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雷达,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飞行员奉命立即跟踪侦察,后经专家分析,解开了这个空中之谜的真实故事。其中所要说明的事物——金属微粒气悬体的形状,产生的现象、作用及效果贯穿了故事始终,与故事情节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这个故事,使我们了解了现代空战中有关金属微粒气悬体方面的知识。另外,这篇故事语言浅自、生动、准确,对读者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