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初稿完成之后,邀请有关人员召开研讨会,请大家评头品足,论长道短,各抒己见,共同切磋探讨,然后作者归纳、综合各种意见,辨别是非、主次,确定修改方案再进行修改的方法,称为讨论式修改法。此法适合于戏剧、影视剧本或集体参与创作的作品修改。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较广泛、充分地听取众多意见,哪怕是与修改作品无甚直接关系的意见,也会有所启发和借鉴。郭沫若的《武则天》、《蔡文姬》等历史剧,老舍的《龙须沟》、《茶馆》等剧作,都是初稿写成之后拿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请导演、演员及舞台工作人员讨论,提意见,然后不断修改,逐渐定稿的。
采用这种方法利于集思广益,开阔视野和思路,但也常常难免意见分散,众说不一,莫衷一是。因此,作者本人认真分析研究各种意见的精神实质,并结合自己对生活、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清理出一条明晰的修改思路是至关重要的。否则,被某种意见所困扰,甚至陷于盲从,不但失去了自己作品的本色,甚而改得不伦不类、面目全非。应该明确指出:别人的意见再多、再好、再合理,自己的作品还是自己改,只有对别人的意见理解了,领会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新的修改方案了,才能着手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