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辞上,不直接用所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正式名称,而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事物替代的方法叫作借代。
借代的作用在于转换一个反映人或事物的特征的名称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从而给读者造成鲜明生动的印象。它的构成基础在于代换物和被代换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这也是它的基本特点。
由于人和事物的多样性和观察角度的多样性,借代方式也是多样的:或以人、物的特征标志来代替人和物,如以“花自胡子”代替“老大爷”,以“红”代替“血”等;或以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专有名称代替这一类型的人和物,如以“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等;或以具体事物的名称代替有关的抽象的名称,如“这人有两手儿”是用“手儿”代替“技艺”,等。
在鲁迅先生的《社戏》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地方叫平桥村……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不但在这里得到了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就是以古书中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代替“枯燥无味的古书”,这一代替,新颖别致,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幽默风趣。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对特务杀害李公朴非常愤慨,他怒斥敌人:“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后一个“李公朴”就在概念上扩大了外延,代替“和李公朴一样的民主斗士”,这一代换,符合演讲简洁、有力的要求。
运用借代必须抓住要表现的人和事物的最典型特征,所借代的标志必须是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
借代和借喻不易分清,它们最明显的一个区别是:凡借喻都可化为明喻,借代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