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句法严谨

〔释义〕 句子是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按照语法规则构成,并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公文的句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严谨,选词、结构、语序都讲究规范,但也有一些为适应表情达意的需要而较常见的特定句法。

概括起来,公文的句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多用表示肯定判断、否定判断或表示完成时态的陈述句式,而较少使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在各种法规中这一特点尤其明显。二是多用限制性的附加语,而较少使用描写性的附加语。三是经常使用一种由“将”字结构所构成的第二宾语提前的句式,以突出需要强调的对象。比如:“现将县政府《1980年工作计划》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落实。”四是多用单句,包括各种复杂单句,而较少使用多重复句。五是多用完全句,但在特定情况下也使用一些省略句。这些特点,在各种不同的公文中有时表现会略有不同,在写作实践中需要灵活掌握。

〔示例〕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二条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九一一年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没有改变。无论是当时的国民党,还是其他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给人民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五十多个党员。党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很快发展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简析〕 从这段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肯定判断句、否定判断句和表示完成时态的陈述句在公文中使用的最多。肯定判斯句如开头一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这句话中,“产物”一词的前面又加了严格的限制性附加语,试想,如果将这里的附加语换成描写性词语,必然破坏了严肃庄重的气氛,甚至会使人感到轻浮可笑。否定判断句如“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没有改变”。表示完成时态的陈述句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11年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句话又是一句较复杂的单句。

这段引文中的句子,基本上都是完全句,只有开头两句使用连续判断句时,第二句的开头省略了与第一句的共同主语“中国共产党”,这也是公文中常见的一种省略方法。这段引文中的判断句中,多使用较长的定语,从而对判断做出严格的限定,使之更严密、准确。比如在辛亥革命之前就有一个长达二十一个字的定语。整段文字的句式长短结合,严谨紧凑,恰当准确地表达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