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概括说明法

〔释义〕 用简明的文字,概括地把事物的性质、特征或成因、关系、功能等介绍给读者,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概括说明法,又称“概述说明”、“概说”或“概括法”。

由于公文和文艺作品不同,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实用,因此,一般情况下公文中不需要对事物进行具体、详尽的描写,而较多、较普遍地使用概括说明的方法。使用概括说明法时,作者必须对被说明的事物有具体、深刻、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真正把握住事物的要领,这样才能通过概括、粗略的说明,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全貌。

使用概括说明法的突出优点,是言简意赅,能使读者通过较少的文字了解较丰富的内容,对事物有一个较全面的、本质的理解。

〔示例〕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必须严厉打击严重投机诈骗犯罪活动的通报》(1986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在分析近年来重大经济投机诈骗案件不断发生的原因时,是这样概括说明的:

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某些干部存在着严重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在当前开放、搞活和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确有一些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对中央强调的一手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政策、一手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这个方针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松了对资本主义坑蒙拐骗恶习的警惕;经营指导思想不够端正,为了捞钱,不择手段,甚至搞买空卖空,严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用人不问政治,平时又不加强教育,对其业务活动撒手不管,给了唯利是图的人以可乘之机;遇事不调查,不研究,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极不负责任,轻信谎言,结果上当受骗。二是知识贫乏。在新形势下,不注意加强业务学习,缺乏对内、对外贸易经营的业务知识和法律常识,遇事辨不出真伪,办事不依法,不按规章。三是迷信“财神爷”。一听说谁“拥有巨额资金”,是“某国某公司的财东、经理”,与“某富商巨贾相识”,是“干部之子,港台之亲”,一看谁“有钱路”、“给投资”、“无偿援助”、“提供洋货或紧俏商品”等等,就奉为上宾,称兄道弟,不惜重金拉关系,以求得“投资”或“馈赠”。四是见利忘义,不顾党纪国法。有些干部甚至领导干部,在资本主义思想和“糖弹”的腐蚀下,利令智昏,见钱眼开,不讲原则,不择手段,以权谋私,索贿受贿,以致丧失国格人格,堕落成投机诈骗犯的同伙。

〔简析〕 改革开放以来重大投机诈骗案件不断发生的原因很多,如果一件一件地去具体介绍,即使采取选择典型案例的办法也需要许多篇幅,而且很难给读者一个全面的印象。本文把原因概括为官僚主义、知识贫乏、迷信“财神爷”、见利忘义四大类,使读者一目了然,然后逐条加以概括说明。由于每一条都是从大量的案例中概括出来的,所以读者一看就能联想到许多具体的事例。

比如讲到官僚主义导致受骗上当时说:“遇事不调查,不研究,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极不负责任,轻信谎言,结果上当受骗。”这样概括说明,读者很容易理解,没有抽象空洞的感觉。如果只讲官僚主义,不做具体说明,就过于空泛。官僚主义这个帽子很大,许多问题都是官僚主义造成的,与投机诈骗犯罪的发生有什么具体的联系讲不清楚,就影响说服力。

由此可见,使用概括说明法时,既要注意概括,又不能过于抽象,本文在这方面就处理得比较恰当,收到了言简意赅、全面深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