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因果分析法

〔释义〕 通过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说明问题、讲述道理的一种方法。恰当地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在各种公文中经常使用因果分析法。在一般情况下,使用因果分析法多由原因讲起,然后推出结果,这时原因是论据,结果是论点。比如:“因为公务活动所面临的对象是非常广泛而又复杂的,所以写作公文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切不可随便抓住一件事就去推断企图指导全面的‘道理’。”也可以先讲结果,再追溯到原因,这时结果是论据,原因是论点。比如:“今年头五个月这几家工厂之所以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任务,是因为他们大胆改革了原来不合理的管理体制。”比较简单的因果分析可以用因果复句的形式来表述,就像上文所举的两个例子那样。较复杂的因果分析可以是多层次的,第一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第二个问题的结果,因而必须逐层加以分析。使用因果分析法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必须是事实上存在的基本原因或必然结果,否则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示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干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指示》(1982年10月20日)

当前,许多地方再次出现了乱砍滥伐森林的歪风,并且,这股风还在继续蔓延扩大。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有关的党、政领导机关,对违法毁林事件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打击不力,有的甚至不抓不管,听之任之。必须使同志们明白,当前,森林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增拨抚育基金、控制采伐计划、调整购销价格问题,有的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林区群众生活还有一些实际困难等等,这些都必须有准备、有步骤地一一加以解决。但是,这需要相当的时间。而对当前的违法毁林事件,决不可借口工作中存在缺点就可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国家制定的有关森林的法律、法令,体现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甘愿犯法毁林的只是极少数,姑息放纵这些极少数犯法者,是对人民的犯罪。只有对少数犯法者坚决给以打击,才能有效地剎住这股歪风,鼓励更多的人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否则,万年树木,毁于一旦,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简析〕 这是一段多层次的因果分析。首先是由当前乱砍滥伐森林的歪风蔓延扩大的结果,追溯到发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足,打击不力。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认识不足、打击不力的问题呢?文章又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由于工作中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林区群众生活还有一些实际困难,导致有些领导同志产生了一些糊涂认识,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为什么这些问题不能成为放松工作的理由呢?文章再深入一层,分析了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森林的法律、法令的重大意义,从而阐明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层层分析原因,就把比较复杂的问题论说的清清楚楚,为正文提出将要采取的措施做了充分的铺垫,使读者对这个紧急指示的目的、依据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由此可见,这种因果分析法有利于层层深入地讲清道理,说明比较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