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通过事物之间或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相互比较,说明某种问题、观点或原由的一种写作方法。比较说明法又可以分为纵比、横比、类比、对比等几种方法。将某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情况加以比较,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叫纵比。用相同或不同的事物互相比较,叫横比。用几种事物的相似点进行比较,叫类比。在比较时突出事物的不同点,叫对比。这几种比较方法有时又互相交错,比如既是对比,又是纵比或横比,在写作实践中,也常常同时使用。
运用比较说明法,有利于把比较复杂、抽象的事物说得通俗、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较说明法在各种公文中都常被使用,写作中要注意慎选用以比较的事例,力求切题、具体、生动,同时要真实、有代表性。比较时要突出关键问题,简明扼要。
〔示例〕 《第二次全国农村房屋建设工作会议纪要》(1981年12月29日)
第一部分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砖策的落实,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多种经营的发展,农业连年丰收,广大农民收入普遍增加,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增加文化、福利设施。许多地方几乎是“家家备料,村村动土”,建房规模之大、发展之快,是建国以来所没有的。1978、1979两年,全国农村建房4亿平方米;1980年一年,建房约5亿平方米。1981年预计可达6亿平方米以上。现在,不但比较富庶的地区在建,就是原来经济条件比较差的苏北、皖北、豫东、鲁西、甘肃、陕北等地区也开始在建。新建的农房、砖房、瓦房、楼房增多,有的还采用了混凝土小构件和钢屋架、钢门窗。各地在新建、改建住房的同时,还兴建了大量社队企业以及许多卫生院、中小学、文化站、广播室、电影院、放映场等,不少地方还发展了自来水和沼气。一些规划和布局比较合理、设施比较齐全的新村镇已经在不少地区出现。这些情况,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形势日益好转的兴旺景象。
〔简析〕 这段文字使用了几种比较说明的方法,生动、全面地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房屋建设迅速发展的喜人局面。从总体上讲,可以说是纵比,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四年中农村的建房情况与三中全会前对比,只是因为三中全会前农村房屋建设的情况大家都比较清楚,所以没有详写。对于1978、1979、1980和1981年的农村建房总数,作者进行了纵比,使读者对几年中农村房屋建设迅速发展的情况一目了然。接下来拿较富庶的地区与原先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相比较,是横比,说明农村的房屋建设发展很普遍。最后又就房屋建设的质量、用途和整体规划情况进行了比较,突出了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建房情况的三个特点,即房屋的质量高,公用文化福利事业用房占一定的比例,整体规划和布局比较合理、设施齐全,这种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比较方法,就是对比。经过这样全面的对比,读者对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房屋建设的全貌就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