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用质朴无华、简明准确的语言,实事求是地介绍情况、表述观点,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平实叙述法。平实是一种厚实大方的修辞风格,又称“平淡”、“平易”、“质朴”或“朴实”。使用这种方法时,一要少用华丽的词藻;二要少用或不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式;三要讲究分寸,务求严谨、准确。绝大多数公文都要求采用平实叙述的方法,这也是公文与文学作品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之一。但是,平实决非贫乏、单调、呆板,它同样十分讲究遣词造句,讲究结构布局,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较高的语言修养,是很难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的。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反复品味,于平淡中显示出深厚的功力,千万不要流于平庸死板。
〔示例〕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发生火灾问题的通报》(1983年7月26日)
据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和市公安局消防处反映:7月22日下午1时27分许,上海外国语学院电教馆资料库发生重大火灾,烧毁教学录音磁带2000盘,教学影片203本和一些录音设备。初步估计,损失约35000元。起火原因据初步分析,系天气炎热,库内高温引起胶卷自燃所致。要求各单位引以为戒。在高温季节,特别要加强对易燃、易爆和危险物品仓库的检查和管理,并应有专人值班。如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防止和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简析〕 如果我们把这篇通报和文学作品中写到的火灾稍加比较,就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明显区别。首先,这里没有对火灾的场景描写,没有使用诸如浓烟滚滚,火苗有几丈高,消防战士英勇地同烈火搏斗之类的词句,而类似的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这里对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损失的情况,都写得十分具体、准确。没有出现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化为灰烬、损失惨重之类的词语,因为这类词语不能准确地反映损失的具体情况。公文中交代的情况,是做出各种决断的依据,所以必须使用这种平实叙述的方法,力求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貌。比如写一份伤情报告,如果笼统地讲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就很难断定被伤害的程度。必须用平实的文笔,讲清使用什么样的凶器,采用什么方式,伤害到身体的什么部位,造成多宽多深的伤口,或者多么严重的其他伤害。第三,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简练,尤其是后面讲到火灾的原因并向各单位提出要求时,一句一层意思,清楚明白,切实可行。使用这种平实叙述法,有利于读者准确地了解情况,做出判断,采取行动。反之,如果在公文中使用的文辞夸张失实,必然影响说服力,使人不知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