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对于平日积累的大量材料加以辨别分类,叫辨识材料。辨识材料要抓住几个环节:一要辨识其真伪,二要判断其价值,三要分析其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问题,四是认识其类型。辨识材料的根本依据是实际情况,其主要标准是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的法律、法规,辨识的方法则是比较、鉴别。
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各种公务中形成的文字材料,负有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职能,是管理国家,处理公务的工具之一,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因此在写作中一定要严肃认真地辨识材料,保证所使用的材料真实准确,有典型意义,并且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如果马虎从事,或稍有不慎,都会造成材料失实,或使内容失去普遍指导意义,或歪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从而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损失。
〔示例〕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学习宣传张海迪活动的报告》党中央书记处:
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以后,张海迪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在收看张海迪报告会的电视录像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张海迪和有关单位最近收到群众来信2万多件,寄到她所在的聊城地区的平均每天达800多封,有些还是从国外和港澳地区寄来的。张海迪的坎坷经历和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为当代青年树立了前进的路标。人们从她身上看到了雷锋精神在八十年代得到恢复和发展,看到了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在成长。一个先进人物在群众中产生这样广泛的影响,是多年来少有的。
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所以喜爱和钦佩张海迪,乐意学习张海迪,首先,因为张海迪的事迹真实感人,激动人心。这位1955年出生在干部家庭的姑娘,不幸因硬脊膜外血管病变,从1960年到1976年期间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六块脊椎板,身体从第二胸椎以下失去知觉。可是,在党和人民的抚育、关怀和帮助下,她没有沮丧和沉沦,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病痛和种种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政治、文学、医学和外语等方面的书籍1000多册;自学英语达到了大学程度,并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在同志们的帮助下,翻译了16万多字的英文作品和资料。她还不顾自身的病痛,用自学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人次以上。共产主义精神鼓舞这位瘫痪姑娘锐志奋进,开拓出一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宽广道路,有些人原来不相信会有张海迪这样的人物,收看电视后,纷纷表示“不仅信了,而且服了”。其次,因为张海迪的实践回答了许多青年正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根本问题,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做人?张海迪和当代其他青年一样,遇到了升学、就业和理想、前途等问题,而她又长期疾病缠身。可是,她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感到“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她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党的信赖、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实际行动,正确回答了人活着是不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个问题。她说:“一个人活着,不应该为我而存在,应该为人民的需要而存在”,“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为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张海迪对人生根本问题的出色回答,必将激励和引导我国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三,因为张海迪的言行反映了八十年代青少年的渴望和追求,也回答了人民群众对广大青少年的要求和期望。张海迪是在党和人民的抚育下成长起来的,是我们社会主义时代造就的一个优秀人物,她的崇高思想和先进事迹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喜成果。张海迪从许多英雄模范的事迹中汲取了共产主义思想营养,但她又不是简单地重复和模拟先辈英雄模范的所作所为。她具有八十年代青年共产主义者的特征,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代表。
……
张海迪的奋斗业绩是一部催人奋进的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学习张海迪的活动,无论是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还是对加强青少年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一代青年共产主义者,都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简析〕 这份报告其目的在于发扬张海迪精神,在全国进一步开展学习张海迪活动。这就需要对张海迪这个人物加以辨识,不仅要从整体上辨识其典型意义,也要在具体事实上辨识其真伪、价值。前一种辨识必须建立在后一种辨识基础上,这份报告在写作中达到了二者的统一。报告所反映的事实是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后概括表述的,这些事实与已有的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揭载的内容是一致的,是令人可信的。关键是如何辨识其内在实质,掌握其典型意义。这份报告从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现实思想状况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对张海迪的现实表现做了具体分析,从三个方面肯定了其现实意义,对张海迪崇高思想和先进事迹有了总体的明确认识,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把握了其时代性和典型性,才向中央书记处打报告,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张海迪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