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这种技法是由唐代画家张僧繇的“画龙点睛”典故转化而来,故亦称画龙点睛法,或点睛传神法。作为散文写作的一种常用技法,点睛法是指在关涉全局的紧要处用最有表现力、最富魅力的警言妙句作为文眼,揭示主旨的一种表达技法。这样的文字可用在篇首,也可在篇中,或篇末,不管用在何处,只要恰到好处,便可使内容更精辟,更鲜活,更隽永。但是文字一定要精炼,富有表现力和哲理性,而且要自然贴切。
〔示例〕 郑振铎:《蝴蝶》
春送来了绿衣给田野,给树木,给花园;甚至于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也点缀着新绿。就是油碧色的湖水,被春风粼粼地吹动,山间的溪流也开始淙淙汩汩地流动了;于是黄的、白的、红的、黑的,以及各色的蝴蝶们,从蛹中苏醒了,舒展着美的耀人的双翼,栩栩地在花间、在园中飞了;便是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只要有新绿的花木在生长着的,只要有什么花舒放着,蝴蝶们也都栩栩地来临了。
蝴蝶来了,谐来的是花的春天。当我们在和暖宜人的阳光底下,走到一望无际的开放着金黄色的花的菜田里,或杂生着不可数的无名的野花的草地上,大的小的蝴蝶们总在那里飞翔着。一刻飞向这朵花,一刻飞向那朵花,便是停下了,双翼还在息不住地扇动。一群儿童嬉笑着追逐在他们之后,见它们停下了,便悄悄地蹑足走近,等到它们走近时,蝴蝶却又态度闲暇地舒翼飞开了。
“啊,蝴蝶!它便被追,也并不现出匆急的神气。”——日本的俳句或乐作。
在这个时候,似乎觉得全个宇宙都耀着微笑,都泛溢着快乐,每个生命都在生长。在向前或向上发展。
〔简析〕 这篇散文是状写春天的绚丽景象、抒发作者热爱春天生活的思想感情的,但是文章的主要笔墨却是描绘蝴蝶的各种情状,它们“从蛹中苏醒”,又“舒展着美的耀人的双翼,栩栩地在花间、在园中飞着”,“一刻飞向这朵,一刻飞向那朵,便是停下了,双翼也还在息不住地扇动”。是春天的来临唤醒了蝴蝶,而蝴蝶又妆扮了春天,使春天更有了活气,这正是作者抒发热爱春天生活的思想感情,却把笔墨集中在刻画蝴蝶上的深刻用心。因此,在写到春天来临使蝴蝶从蛹中苏醒之后,作者用“蝴蝶来了,谐来的是花的春天”做了明确揭示,然后再写蝴蝶从这朵花飞向那一朵花的活泼情景。“蝴蝶来了,谐来的是花的春天”正是关涉全文的点睛之笔。这一笔不仅点明了主题,也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生活的感情,同时在章法上也起到了承前连后的联接作用,使全文谨严、完整、圆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