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草蛇灰线法

〔释义〕 草蛇灰线,实即草灰蛇线,指草的灰烬,蛇爬行的线痕,近似“蛛丝马迹”,喻隐约可寻的线索迹象。借喻为作品中那些不露形迹、若隐若现,以多次交代、暗示和暗伏遥应形式出现的行文线索。草蛇灰线法,即以这种线索维系某些情节内容、表现人物关系的一种写作技法。这一技法的特点是“远远生根,闲闲下着,到后来忽然照应”(蔡元枚《水浒后传续注》)“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注》)有人称其为“连锁伏笔”,并认为即英国作家福斯特提出的所谓“节奏”。其作用是在作品前面相机含而不露地多次对后文要出现的情节做出“暗示”,屡设伏笔,从而使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自然而又合乎逻辑,以增强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可信性;同时,也使作品结构严密、完整,使读者于顾后瞻前之间,充分领略作品的魅力。使用草蛇灰线法,重在自然而不着痕迹,断而有续,使之潜藏并贯穿于情节发展之中,不宜太直露、繁复,“须在人不经意处,又当知此不是赘笔才佳。”

〔示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王善保家的道:“别的还罢了,太太不知,头一个是宝玉那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样子,在人眼前能说惯道,抓尖耍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只眼睛来骂人,妖妖调调,大不成个体统!”

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向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儿,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她;后来要问是谁,偏又忘了。今日对了槛儿,这丫头想必就是她了。”……

〔简析〕 王夫人提起晴雯的模样,一派反感和厌恶之情,而话中偏提到晴雯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像你林妹妹”“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如果王夫人喜欢林黛玉,是绝不会在提到她厌恶的人的时候,想到林黛玉的;提到厌恶的人而想到林黛玉;那么,王夫人乃至贾府主子们对黛玉的印象、态度、感情就蛛丝马迹地露出几分。无怪林黛玉有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受了。这种不着形迹的情节线索和关联,就是所谓“草蛇灰线巧留迹”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