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起讫不平法

〔释义〕 指作品的开头和结尾都不平直浅露,而是造成曲折起伏的方法。起讫处都是小说的关键部位。前者关系到作品能否一开头即满足读者的审美期待,能否紧紧吸引住读者,并使之按照其中含蕴的审美指向,饶有兴味地读下去;后者关系到作品能否锦上添花,使读者得到最充分的审美享受。总的原则是:“起”,能引人入胜;“讫”,能发人深思,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不可盲目强调“不平”或“曲折”,使表意过于隐晦,扑朔迷离。

〔示例〕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引子

在哀牢山中某步兵团三营营部,在赵蒙生的办公室里,我和他相识了。

寒暄之后坐下来,便是令人难握的沉默。……在未见到他之前,军文化处的一位干事简介了上述情况之后,对我说:“您要采访赵蒙生,难哪!他的性格相当令人琢磨不透。他的事迹虽好,却一直未能见诸报章,原因是他多次拒绝记者对他的采访。……

尾声

……

默立在这百花吐芳的烈士墓前,我蓦然间觉得:世界最瑰丽的宝石,最夺目的色彩,都在这巍巍青山下了。

〔简析〕 开头从访问赵蒙生写起,属于倒叙,本就“不平”,而被访者一言不发,更其“不平”,不仅引起“记者”的好奇,而且引起读者的“焦虑”,强化了某种期待意识;结尾以联想、比喻写出记者在墓地的感受,而不用直接议论的形式,引人回味,发人深思,动人情怀,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种起讫的不平,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