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时序颠倒法

〔释义〕 不按固有的、永远向前发展的时间顺序,而是按意识的流动轨迹,让情节或叙事的安排出现时序的各种倒置这样一种结构方法称时序颠倒法。是小说安排结构的方法之一。

在情节或叙事的安排上不按固有的时间先后顺序,而作时间上的适当的颠倒、跳跃、交叉、错位等,这在传统的小说中就已存在。如作品中的倒叙、追叙、插叙、补叙就是这种例子。契诃夫小说《凡卡》中,写小凡卡在圣诞节给爷爷写信,其中就包含着一会儿写现在,一会儿回忆过去,一会儿又预想未来这种“时序颠倒”的内容。“时序颠倒”在现代意识流小说中,又是被作为这类小说或小说中这类内容的独特表现手法或结构手法使用的。

意识流小说中的时序颠倒手法,导源于柏格森、铁钦纳等人关于“心理时间”的学说。在这些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看来,世界有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之分,时间亦有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之别。物理时间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它独立于主体的经验之外,不依主体的主观意愿为转移;而心理时间是主体对时间的一种感觉,对现实中物质运动过程的主观反映。一般人理解的时间,是用空间的概念来认识时间,把时间看作各个时刻依次延伸的,表现宽度的数量概念;“心理时间”则是各个时刻相互渗透、表示强度的质量概念。据此,意识流小说家追求表现意识的原始轨迹,加大时空运动的无逻辑性和跳跃幅度,在作品结构上大量使用时序的逆转、突变、错接或倒流、超越、凝固等手段,开拓出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新境界。运用得当,可以如实表现意识的变化多端和错综复杂的特点,有其特殊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但不宜一味滥用,否则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引起读者的反感和厌倦。

〔示例〕 许本铸:《白开水三杯·空铺》

晚间,班排里传出“啪”的声响;很清脆。全连人都听到了。

——是新兵挨了班长一耳光。耳光打得挺重,新兵脸上五个指印。新兵感到委屈,眼圈发潮。

——新兵没向班长打招呼,擅自搬到下铺睡觉。下铺一直是空着的。新兵刚来时,班长说:“你睡上铺。”新兵心里说:下铺没人睡,怎让我睡上铺?但不敢讲。时过几月。新兵觉得爬上爬下太不便,就要求睡下来。班长不吭声。新兵憋不住了,就搬下来,便挨了班长的耳光。

新兵迷惑不解。

一位老兵告诉他:“你不知道,空铺原来是副班长睡的。在前线,副班长一次单独执行任务,再也没回来,不知是死是活,是英雄是俘虏。所以,部队撤回来后,咱们班,咱们连一直抬不起头来。”

新兵听毕,默不作声又搬回了上铺。

后来几天。他夜里醒来,常看见班长呆立在空铺前默默地抽烟。

〔简析〕 这是一篇用时序颠倒法安排结构的微型小说。作品先写新兵挨了班长的耳光,然后倒过来交待挨打的原因及来龙去脉。接着写新兵现在的迷惑不解;继而,再由老兵向他追述那空铺及班长不让人睡那空铺的由来,时间又倒回到新兵入伍之前。最后又写现时和以后。用追叙、补叙颠倒叙述时序,使文章有悬念,有波澜起伏,增加了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