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倒卷帘法

〔释义〕 指前文没有提及的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却于后文在人物叙述相类事件时顺便将它说出,这种技法,如帘子倒卷,故名。是小说展开情节或安排结构的技法之一。

倒卷帘法是一种“借题发挥”,是丰富情节内容,给各种人物以刻画表现机会的手段。如《红楼梦》二十七回写探春叫宝玉至一棵石榴树下说话,让宝玉出门闲逛的时候替她买点儿小玩意儿,然后还像上回一样给宝玉做一双鞋以为报答。宝玉一听做鞋便想起一件有关的往事。从这件往事带出贾政对宝玉的一番责备,又带出赵姨娘的不平,一下子勾起了一连串情节,刻画了多个人物和复杂微妙的人物关系。倒卷帘法还可通过提及相类事件,以对比的形式,“一击两鸣”,演化两种不同形象和性格。如《红楼梦》二十六回写贾环与宝钗、莺儿等人下斗棋,贾环输钱赖账,惹得莺儿不高兴,便说了一句:“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玩,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脂砚斋旁批道:“倒卷帘法。”即指宝玉与莺儿玩棋之事在前边并未曾叙及,只在贾环输棋这一类似场合由莺儿随口道出,本在扬彼抑此,批评贾环,却构成两个人物的鲜明对照,从而突现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

倒卷帘法形同追叙,二者都有打断原先的叙述插入一段往事,然后再接续原先叙述的特点,但追叙或对原先叙述有解释作用,或与原先叙述的内容有因果关系;而“倒卷帘”的内容则只是一种顺带提及,至多是一种补遗;与原先叙述并无必然联系。追叙多是从作者的角度来进行,“倒卷帘”则主要通过文中人物之口。“倒卷帘法”与补叙也不同,补叙是对前边有关内容的必要交代,且多放在文尾;“倒卷帘”则是近于可有可无的笔墨,多在段中。

倒卷帘法大致上只用于中长篇,短篇一般不适于随便插入一些前未提及的内容。

〔示例〕 (清)曹雪芹:《红楼梦》二十七回

探春听说,益发动了气,将头一扭说道:“连你也糊涂了,他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下贱的见识。他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姐妹兄弟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论理,我不该说他,但他忒昏聩的不像了!——还有笑话儿呢:就是上回我给你那钱,替我买那些玩的东西,过了两天,他见了我,就说是怎么没钱,怎么难过。我也不理。谁知后来丫头们出去了,他就抱怨起我来,说我攒的钱,为什么给你使,倒不给环儿使呢!我听见这话,又好笑,又好气。我就出来往太太跟前去了。”

……

〔简析〕 探春的那段“还有笑话呢”便是一种“倒卷帘”:顺口提及一件前边未提的往事。看来主要是为了写探春与老爷太太,与赵姨娘、与宝玉、贾环间复杂微妙关系,它的作用在以后回目中能体察到。这样写总比前边写过,现在又提一遍“经济”。所以一些不重要的情节,利用倒卷帘,又是一种厅文时对文笔简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