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在散文写作中因客观或主观原因,而不便直陈某些观点,于是采取巧妙回避的手段,委婉曲折地加以表达,这种表意方法就是巧避法。这种方法因言在此而意在彼,表达委婉曲折,因此内容就具有蕴藉含蓄、耐人回味的艺术魅力。但是,运用这种表达方法必须视需要而定,并且要自然巧妙,不着痕迹,而又能令读者领悟其真实本意。
〔示例〕 〔唐)韩愈:《进学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重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未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樽栌侏儒,根阒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柯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志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宏,进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元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简析〕 本文为宣泄心中郁闷而作。韩愈自贞元十八年至元和七年,屡为国子博士,博学多才,业精行成,但始终得不到重用,官职历久不得升迁,为此而胸中抑郁,有所不满。但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陈这些郁闷和不满,而是借学生之口评价了他的业精行成的优长,表示了不受重用的不满,而自己则多所自咎自责之词,竭力为如此使用进行辩解,这就避开了自卖自夸的指责,显示了谦谦君子的品格,而怨怼之词又表露无遗,可谓一箭双雕,构思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