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矛盾凝聚法

〔释义〕 指在作品中将生活中分散的、互不相关的矛盾冲突尽量集中在少数人物身上,集中在一两处具体场合,让生活高度浓缩,以便以少量篇幅反映尽量多的生活内容和尽量深刻的思想。

矛盾集中凝聚,一是表现为将众多的、分散在许多事情上的矛盾冲突集中表现在少数重大事件上。如《党员登记表》只选择了一次保护、移交党员登记表从而保护革命火种的故事,来反映当年的纷纭复杂的斗争生活。二是表现为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矛盾冲突,集中在一两个具体场所。如《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只选择了酒店作他的活动舞台,从正面、侧面刻画了他大半生的悲惨遭遇。三是表现为将牵涉到众多人物、反映复杂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集中在少数人物甚至某一个人物身上。如大仲马的《巴黎圣母院》,艾斯米拉达成为全书的“圆心”、各种人际矛盾冲突的焦点。

要集中凝聚矛盾,必然要虚构,但又应该合情合理,要有生活的依据,即做到艺术的典型化和生活真实的统一。

〔示例〕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作品写一名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的老公安干部葛翎,在“文化大革命”中,竟落人了共产党的大牢。在大牢里竟与当年的死对头马玉麟相遇,而且被置于马的管辖下。当年葛翎是土改工作团团长,马玉麟是还乡团团长,解放后马被专政,是革命的专政对象。如今,二人在牢里相遇。马虽然也是劳改犯,却是犯人的班长,又是直接管辖葛翎的顶头上司,而且两人睡在一个炕上,甚至还是挨在一起睡的。于是,马借机报复,对葛翎极尽折磨损害之能事。二人不断激化的矛盾冲突构成作品的中心情节。

〔简析〕 专政者成了被专政的对象。这种颠倒本身就使矛盾集中和尖锐化了。而作品又把矛盾集中在葛翎一个人身上,有内部的,有敌我的,有思想的,有路线的,有阶级的,特别是表现阶级矛盾,让矛盾聚焦在同一间牢房甚至同一个炕上。这种高度浓缩,必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一孕万,以小见大,反映了那个是非颠倒的时代的生活现实、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