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点化构思法

〔释义〕 “点化”的原意是运用法术使事物有所变化,为道教术语。借用在散文写作中作为一种构思方法,是指在构思过程中对看似平常的一般化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开掘,赋予其一定的哲理,或给予一定的象征,点石成金,将其升华,从而在平凡中见出伟大,在现象中显示本质,在普遍中反映特殊。散文的题材领域极为广阔,花草树木、鱼虫鸟兽都可以成为写作内容,但如果就事写事,停留在表层,这样的散文即使写出来,甚至写得溢光流彩,也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从中有所发现,或寄寓一定的深意,这样的散文才会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此,“点化”就成为散文写作的一种重要构思方法。不过运用点化法要注意两点:一是作者要站在一定高度,思想有一定深度,这才能“点”而“化”之,否则只能“点”而不“化”,或“化”而不深;二是所“点”之物和所化之“意”要自然、贴切,有其内在必然联系,决不能生拉硬扯,胡乱拼凑。

〔示例〕 (俄)柯罗连科:《灯光》

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夜,我乘坐一叶扁舟,航行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沉沉的小河上。突然,前面,小河的拐弯处,黑压压的峰峦下,闪出一点火光。

灿烂,耀眼,就在很近的地方一闪……

“啊,谢天谢地!”我高兴地说。“快要到宿地了。”

船夫掉过头来看了一眼,又无动于衷地俯身划桨。

“还远哩!”

我不相信:那灯光划破茫茫的夜色,就出现在眼前。然而船夫说对了,它的确还离我们很远。

在如磐的黑夜里,火光的特点就是不断战胜黑暗,时隐时现,给人以希望,促你前进,而渐渐临近,似乎只要再挥两三桨,行程就结束了。……而其实呢,还远着哩!

我们又在黑如墨染的河面上划了很久。两岸的峡谷和峭壁相继出现,慢慢离去,又依次离去,落在后面,像是消失在无边无际的远方。而那火光却仍然在前面闪耀着,若明若暗,似近又远,召你前行。……

直到现在我还常常回想起那条黑沉沉的河流,那壁立两岸的层峦叠嶂和那点生气勃勃的火光。在这以前和以后都有许多闪耀的火光就像近在眼前似地召唤着夜行者奋勇前进。

但是生活却仍然在阴霾的两岸之间奔流,奔流,光明依旧那么遥远。所以只好又俯身继续挥桨。

但是,毕竟,……毕竟前方——光明在召唤。

〔简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文笔优美,意境深远,哲理性很强的散文。文章从作者的亲身经历落笔,写乘舟夜行,见前方有灯光闪耀,以为很近,其实遥远,再继续划桨。灯光时隐时现,若明若暗,似远又近,始终召唤着夜行者奋勇前进。这本来是一件极平常的事,但作者却从中发现了生活的哲理,赋予灯光以象征性意义。在作者看来,人生就是一条长河,生活就像乘舟夜行,灯光就是“给人以希望,促你前进”,鼓舞你“不断战胜黑暗”的目标、理想。“灯光”虽然时隐时现,若明若暗,似近又远,但“毕竟前方——光明在召唤”,只要不断挥桨,就会到达希望之所在,理想的彼岸。人生也是这样,希望和理想总是鼓舞着你,冲破生活的阴霾,克服前进的险阻,去夺取胜利,到达光明的境界。这篇散文之所以具有这么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感召力,就是因为作者能在构思时“点化”生活中的火光,赋予它象征性意义,使平常的火光,成了人生的希望之光,理想之光,并且以这种认识构筑了这篇小巧玲珑的散文,使它成为被人传诵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