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作者依据事物间的某种类似或相关,用具体的生活环境、自然景物、场面或场所影射某种抽象的社会、历史或时代的背景,使具体的景物成为社会历史环境的一种隐喻或象征,此谓象征性背景。
作为艺术表现手法的象征,它与比喻和寓言的不同,在于它是借有形寓无形,借有限表无限,借刹那抓住永恒;它要有深挚的感情熔铸,要包孕一定哲理的内涵,要受到想象力和知解力的浸透,它不是一眼就可以看穿的,往往需要咀嚼玩味,才能领悟。因此,象征总是和情韵、深邃有不解之缘。作者表现事件的社会、历史或时代的背景,不用直说而用象征,主要目的,就在于:象征显得更加形象,可以寄寓强烈感情,更耐人玩味,激发人想象、思索,从而更具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人受到感情上的打动。因此,用象征表现背景就不能显得肤浅,不能过于客观和冷漠,它应该是作者某种激情的产物,想象和理解的结晶,要有必要的精警性和深刻性。
用作象征性背景的象征物不拘一格。可以是一种景物,如《药》中用坟地象征罪恶的封建社会;可以是一个场所,如契诃夫的《第六病室》,用病室作为腐败、阴暗的沙皇俄国的象征等。
〔示例〕 (苏)高尔基:《母亲》
每天,在工人区上空,在充满煤烟和油臭的空气里,工厂的汽笛发出颤抖的吼叫,那些脸色阴郁,在睡眠中未能使筋肉清除疲劳的人们,一听到这吼叫声,都像受惊的蟑螂一样,从灰色的小房子里跑了出来。在寒冷的黎明中,他们沿着从未修铺过的道路,向一座座高大的、牢笼般的石头厂房走去。工厂睁着几十只油腻的四方眼睛,照射着泥泞不堪的道路,摆出一副冷漠自负的模样等待着他们……
傍晚,太阳落山了,它那血红的余辉在蒙蒙玻璃窗上疲倦地闪烁着,——这时,工厂从它的石头胸腔里,把人们像废渣一样抛了出来。……
工厂吞噬了一天的时光,机器从人们的筋肉里榨取了它所需要的精力。在一生中又毫无痕迹地被勾掉了一天,人们向自己的坟墓又挨近了一步……
〔简析〕 这里对工厂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寒冷的黎明,灰色的厂房,工厂的油腻的四方眼睛,泥泞的道路,从工人筋肉里榨取精力的机器,无不使人联想到俄国残酷的资本主义制度;用受惊的蟑螂、废渣比喻工人,使人想到在黑暗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地位和处境。这些描述饱含作者对旧制度的愤恨和对工人阶级的同情,字里行间有着深深的不平。它就不只是在写工人们生活的具体环境;而且象征着他们生活的那个历史时代,那个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