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指一部分内容或故事包含孕育于另一部分内容或故事之中这样一种结构形式。
包孕式结构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作品采用了倒叙或插叙的形式,倒叙与插叙部分包孕于全文或某一局部的总体内容或框架之中,使文章整体或局部的结构呈包孕状态。另一种是大故事里面套有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既是十分完整的、可以独立存在的作品,又被包容在一个大的故事里面,成为这个大的故事的组成部分。
包孕式结构为作品向深度和广度的掘进和开拓提供了便利。可以大大丰富作品的内容,扩充其生活容量和艺术空间。包孕式结构的小说可以增加情节的波澜曲折,避免平直和一泻无余。其中大故事中套若干个小故事的结构方式,形成一种材料密集型的结构体制,可以充分满足读者的审美要求,但有时又不给读者喘息机会,所以,所包孕的故事或成分不宜过长。有时大故事形成一种悬念,要由小故事来“释念”,过早地“亮底”,或拖得过久,都容易引起读者的不快和厌倦。因此,使用包孕式结构,要注意大小故事的合理配置,正确利用和恰当满足读者的阅读和鉴赏的心理要求。
〔示例〕 (阿拉伯)《一千零一夜》中《商人和魔鬼的故事》
写一个富商在做买卖的路上,进路旁一个园子休息。当他吃完枣将枣核扔出去时,突然出现了一个魔鬼,说商人的枣核打死了正从这里经过的他的儿子,因此要杀死这个商人。商人解释、央求无用,就求魔鬼放他回家,料理完各种事务,来年元旦再来听候处置。魔鬼答应了。商人料理完事务,如期回到园子里来,正当他伤心哭泣、等候魔鬼的时候,园中先后来了三位老人,他们手里分别拉着羚羊、猎犬和骡子。老人各自听了商人的诉说,都深表同情,一起陪他坐着。这时魔鬼来了,老人们先后要求魔鬼听他们的一个故事,减掉商人三分之一的罪过。这样,一个讲了他和羚羊的故事,一个讲了他和猎犬的故事,一个讲了他和骡子的故事,每讲完一个,魔鬼就减商人的三分之一的罪,故事都讲完后,魔鬼颇受感动,把商人的罪也全免了。商人得免一死,高高兴兴回家和妻子团聚。
〔简析〕 三位老人讲的三个故事各自独立成篇,且有小标题;同时,他们又是整个商人和魔鬼的故事的组成部分,被统摄于一个大标题下,共同完成这一大故事的叙述和表现一个基本主题。《一千零一夜》中的大部分故事,都用了这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是中东文学和印度文学中所惯用的,读来颇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