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小说内容或情节表现为一层进一层的关系。这种结构形式称之为层进式结构。
层进反映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这是层进式结构的现实基础和客观依据;层进也符合人们的感情、思维和认识的运动、发展变化规律,这是层进式结构的认识论的依据;层进也符合读者的阅读和鉴赏心理的要求。层进式结构,如曲径之通幽,似引人之入胜,和读者心理活动的结构相适应。这就容易产生所谓对位效应。如果内容和语言都较好,这种结构就容易引起读者心理上的快感,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作品也较易为读者接受和理解。
运用层进式结构,要避免一味地“递长增高”,要讲究起伏,特别是较长的作品,要尽量使内容呈波浪式向前推进,以免行文的过于板直。
〔示例〕 (美)马克·吐温:《竞选州长》
全文以“我”被提名为独立党的纽约州州长候选人之后,遭到对手的一连串攻击为结构线索展开情节。先是说他犯有伪证罪,继而给他编造了盗窃行为,接着又说他诽谤过死者,是酒疯子;进而说他踢开过讨钱的老太婆,有贿赂、舞弊和讹诈行为,进而说他烧毁了一个疯人院,毒死过亲叔父;最后竟发展到:九个刚学走路的包括各种肤色小孩子,被教唆着在一个公开的集会上闯到讲台上来,抱住“我”的腿,叫“我”爸爸……。终于,我不得不甘拜下风,放弃了竞选。
〔简析〕 小说描写的对手对“我”的诽谤、攻击,可谓是逐级加码,递长增高,最后登峰造极,无以复加。小说采用这种层进式结构,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竞选的虚伪和丑恶:竞选一方,为整垮对手不择手段,穷凶极恶而又厚颜无耻。从而深刻暴露出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作品把读者引向某种预期的极端状况,达到由批判的彻底性而带来的喜剧欣赏的审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