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指通过写人物的生活、工作场所或周围的景物等客观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侧面表现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用环境来表现人物,或可通过对人物生存空间的描绘,显示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或可通过对人物活动场所及某种群体活动场面的描绘,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或可通过对人物周围景物之气氛、情调的描绘,反映人物的心情;总之,以景写人,借景抒情,是环境表现法的基本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首先是环境能影响和改变人的心境。人们在某种环境气氛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调整、支配自己的心绪,使之与该一环境气氛的性质相一致。而当作者把该一环境氛围写出来的时候,读者即可由以感受到人物与环境氛围相应的某种感情。如以乐景写乐,以哀景写哀,就是这种情况。但人们反映客观事物又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总是要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当时心境,顽强地“投射”到客观事物包括景物身上去,这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颜色。”这样看来,情又能影响和改变景的性质,换句话说,景之寓情可以没有什么选择,“乐景”固然可以写乐;亦可以写哀;反之也是一样,而且这样写由于反衬作用,似乎有更强的表现力,这就是王夫之所说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景乐尚哀,景哀尚乐,其哀乐之深可知。鲁迅小说《药》中写买药路上华老栓的心情便是一例。
一般地说,对人物性格、心情的环境表现法,要和正面的表现法配合使用,起码要提供人物心情的“认识内容”,即这种心情的原由;孤立地、单纯地以景写人或以景写情有时不易被人理解。
〔示例〕 (俄)屠格涅夫:《木木》
写哑人盖拉斯不堪女贵族的压迫,决意离开莫斯科,回到家乡去,有这样一段有关路上景物的描写:
……刚刚来到的夏天的夜是静寂而温暖的;这一切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天边仍旧现着白色,而且让落霞染上了一抹浅红;那一边青灰色的暮霭已经升起来了。夜就是从那儿来的。鹤鹑成百地在四周噪鸣,秧鸡竞赛似的彼此叫唤。……盖拉斯听不见这些声音,他也听不见树下的极其微妙的夜语(他正迈着那结实有力的脚步走过树旁)可是他闻到了他闻惯的熟了的黑麦香,这是从那些黑黑的田地上飘送过来的。他觉得迎面吹来的风——这是家乡的风——亲热地打他的脸,玩弄着他的头发和胡须;他看见眼前这条闪着白光的路,一直向他的家乡伸出去,直得像一支箭一样;他看见天上无数的星星照亮他的路,他好像一头雄狮,强壮地、勇敢地踏着大步走去,所以等到初升的太阳拿它那带水气的红光照着这个强壮的行人的时候,他跟莫斯科的中间已经隔了三十五维尔斯特了。……
〔简析〕 文中写了夏夜的静寂和温暖,天空的绚丽,鸟儿的鸣叫和树下的夜语——这是从作者的角度写的;然后是黑麦的芳香,风儿的亲热,路的笔直和明亮。这是从人物的角度写的。这一切景物都衬托或映射出盖拉斯摆脱被束缚被压迫的仆人生活的欢欣,和厌倦城市豪华回归农村时那种鱼返故渊般的欣快,同时也满含着作者对这个敢于同贵族决裂的强壮的劳动者的赞赏。这里,客观的景物从人物主观感受的角度写出,正是这种感受的选择性和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景物成为人物感情的对象化存在形式,我们就可以借景物描写而窥知人物的心绪和情怀,这就是环境表现法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