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这是通过“历时性”的情节进程,一步步渐次展示人物性格,或通过一段生活进程、个人“历史”,来展示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方法,是小说写作中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来渐次展现人物性格,又包括几种情况:一是由浅入深地展现。如《儒林外史》“范进中举”一节中的范进,先写他中举前投考心切,后写他中举后喜得发疯;都是写他的功名心重的;二是由此到彼即由这一面到那一面的展现。如《欧也妮·葛朗台》“守财奴”一段中的葛朗台,一会儿对妻女的财物疯狂抢夺,一会儿对他们甜言蜜语,都是写他的爱财如命的;三是由表及里即由现象到本质的展现。如《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一节中的诸葛亮,起初给人的印象是轻心大意、盲目乐观;而后才知胸有成竹,智谋超群。先扬后抑,先抑后扬往往都是这种展现形式。通过故事情节进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较长时间的生活、斗争历程的磨炼,人物思想面貌逐步发生质的变化。如峻青的《党员登记表》中的黄妈妈,在严酷的斗争中,由为女儿担心,到同情女儿的事业,直到成长为一名坚定自觉的革命者;一种是通过一段短时间的“考验”或内心矛盾斗争,来推进人物思想感情的迅速变化。如高尔基《母亲》中“撒传单”一节,写发现特务盯梢后,母亲由短时间的动摇犹豫,到坚定地站起来斗争,写出了一种“历时性”的呈发展变化态势的性格或思想感情历程。
通过性格的发展历程的描写来塑造和刻画人物形象,符合生活的真实:既符合人物形象的真实,也符合对一个人认识过程的真实。同时也适应读者好奇、探求等阅读心理。但表现性格的发展又不能简单从事,要写出变化发展的主客观依据和内在外在的逻辑,这样才具有充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才能发挥艺术形象所应具有的不同的艺术感染作用和美学功能。
〔示例〕 (明)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林冲
最初,林冲由于出身和地位,表现得安于现状,忍辱求全,耽于幻想,逆来顺受。高衙内侮辱他的妻子,他碍于情面不敢动手;人家公然陷害他,他咬牙忍受;人家以莫须有罪名把他发配沧州,他仍希望能刑满回来,不敢有一点反抗表示。直到了解到人家要置他于死地,这才醒悟,站出来斗争,杀死陆虞侯等,投奔梁山。而在火并王伦时,他已变得敢作敢为,心硬手狠,在一番争吵过后,“林冲及时拿住主伦,又骂了一顿,只一刀肐察地搠倒在亭上。”不但与在东京时的表现迥异,也与刚至沧州服刑时的表现不同。
〔简析〕 作品中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也就是他性格的发展过程,这二者是互为表里相互作用的:“存在决定意识”,他的步步被逼的处境是他性格发展的客观依据;意识对于存在又有反作用,他的性格的发展,促成和加速了他投奔梁山和参加起义的过程。作品中写林冲的章节,充分说明“情节是性格的历史”,性格的发展要靠真实可信的情节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