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速写法

〔释义〕 抓住人物刹那间的镜头,用不多的笔墨甚至是三言两语,把其形体、神态、动作勾勒下来,这种表现手法就称速写法。“速写”原为绘画术语,小说写作中作为人物刻画手法的速写与绘画中的速写极为类似,因而在概念上也作了“移植”。

速写,强调一个“快”字。其所以要快,一方面有主观上的原因,作者希望抓住对人物的“第一印象”,迅速地把他描摹下来,因为“第一印象”,富于新鲜感,特征最鲜明,不容放过;一方面有客观上的原因,那就是对象可能处于一种动态情境,稍纵即逝,过后难以重复,无法追寻,这就要求意念和笔头与之同步,如同画家做舞台速写一样。所以,速写在表现人物上分为两个方面,一以写人物的静态,一以写人物的动态。从而又衍生出它的两个特点:一个是人物刻画上的轮廓性、印象性;一是笔调上的快速流动性。

速写与白描在笔墨的简洁和表现的传神上是一致的;但白描强调笔墨素淡平实;速写则强调表现上的迅速、笔调上的流动;白描多用于写对象的静态,速写则兼及动态描写,甚至以之为主,静态的速写和白描往往不好区分。速写并不意味着草率和粗疏,它和白描一样,都是作家在艺术表现上娴熟的一种高境界。

〔示例〕 鲁迅:《故乡》中对杨二嫂的描写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子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简析〕 这里写的是杨二嫂给“我”的直觉印象或第一印象。从写作的角度看,这段文字紧紧抓住了所见人物外形神态上的主要特征,三言两语,几笔把它勾勒出来。作家运用一连串短语,显示出观察时间的短暂,视点变化的迅速,反映在笔调上,给人快速流动的感觉,而“细脚伶仃的圆规”云云更表现出一种感知上的轮廓性、印象性,但却十分逼真,格外传神。这正是速写法在刻画人物上的特点和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