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银幕、电视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是同步配合。而是互相离异,各自独立,自行发展,这是一种影视的特殊表现手法,称声画分立。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说:“所谓‘音画分立’是指声音和形象在现实中并不同时出现,然而在银幕上却变成恰好相合。”(《电影的本性》)也就是说,声音和发声物体不在同一画面,它是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这在剧作中对表现人物的思绪、回忆,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因而被普遍运用。
〔示例〕 (英)罗曼·波兰斯基、(法)约·布朗姜:《苔丝姑娘》
苔丝在新婚之夜向丈夫安吉尔直率地述说了自己往日的过错,不料,安吉尔并不原谅她,反而抛弃了她,独自跑到巴西去了。后来,安吉尔悔悟了,又回来寻找妻子,但已不知苔丝的去向。他重新走过当年姑娘们跳舞的草地时,触景生情,在草地上默默伫立,沉思良久……这时昔日欢快的舞曲阵阵传来,在空旷的草地上回荡……
〔简析〕 现实的画面上并没有声音,过去的舞曲重现出来,正是安吉尔内心情绪的剖白,表现了他的悔恨之情和对苔丝的深深思念。往日的舞曲本是客观的,然而,在此情此景中再现,与画面形象相分立,则具有安吉尔的强烈主观色彩。
声画分立的直接结果,使声音与画面形象相分离,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然而,当它再与画面进行新的组合时,就突出了声音的作用,加强了声音与画面人物的内在联系,构成了新的和谐统一,更富于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