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在戏剧里,人物的上场是刻画性格的极好时机,充分利用这一时机,精心设计人物出场的戏剧情境和动作,是塑造舞台形象的重要技巧。中国戏曲尤其注重人物的第一次亮相,使观众认识他,关心他,对他发生兴趣,引起期待。如果一个人物出场,特别是主要人物出场不明不白,观众如坠五里雾中,摸不清头脑,便会兴味寡然。写好人物出场,应处理好以下三点:第一,重要人物上场前要有充分准备,要通过其他人物侧面介绍,使观众对他本人、他与其他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先有些初步了解,以便他一上场就能投入戏剧冲突中去。第二,人物上场要有充分的理由、明确的目的,而不是随随便便、无缘无故地上场。菜辛在《汉堡剧评》中说:“人物只说为什么上场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从关系中看出他们必须上场的具体理由。”第三,要选择最适当的时机,安排最适当的动作,设计最适当的戏剧情境,使人物带戏上场,一上场就入戏,可突现某些性格特征。
〔示例〕 (俄)果戈里:《钦差大臣》
假钦差赫列斯可夫是第二幕第二场才出场的。在他出场之前,市长召集官员们宣布一个紧急情况:从彼得堡派来一个钦差大臣,带着秘密使命,要到本市进行察访。于是,他向官员们布置如何掩饰种种贪污受贿,腐败渎职的丑恶行径,又周密安排迎接钦差大臣的各项事宜。这时,两个地主波布钦斯基和陶布钦斯基慌忙跑来报告:在本城一家旅馆里住着一位从彼得堡来的官员,行为很古怪,住了一个多礼拜没交过一文房租,吃饭买东西都靠赊帐。并且说这个人好像是暗中察访的钦差大臣。市长和官员们听了这消息大吃一惊。市长要求官员们按他的布置回去抓紧准备。他自己则假装作关心旅馆住客的样子,来到旅馆打探虚实。
这时,赫列斯达可夫出场了。旅馆老板向他要账,说不结清欠帐便不给他开饭,他和他的仆人都已饿得肚子咕咕叫了。恰在此时,市长惴惴不安地来到了。赫列斯达可夫以为旅店老板告发了他,市长亲自前来处罚他。双方一见面都吃惊地睁大眼睛,对视了几秒钟,各自惊魂不定。然后市长恭恭敬敬地伸直了两手,表示他的职责是关心旅客和所有的高贵人物。而赫列斯达可夫则表示自己的欠帐一定还清,乡下会马上给他寄钱来。同时,他也挑剔旅馆的伙食不好,住宿条件差极了。市长便要他搬到别的住宅去。赫列斯达可夫误以为市长暗示他,要把他关进监狱,于是大发雷霆起来:“您有什么权力?您怎么敢?……那我可……我是在彼得堡做官的。”“就是您把所有的队伍带来——我也不去!我会直接去见总长!”这几声吼叫,把市长吓得浑身哆嗦起来,他认为赫列斯达可夫发这么大脾气,全是本市商人和市民告发了他,于是,他请求赫列斯达可夫饶恕他。赫列斯达可夫向他借钱,他表示愿意竭诚效劳;本想借二百卢布,市长却塞给他整整四百。
〔简析〕 剧作家在赫列斯达可夫出场之前就为他作了充分的准备:市长召集官员们宣布钦差大臣到来,两个地主慌忙报告说,他就是暗中察访的钦差大臣,于是市长决定到旅馆探听虚实,自然合理地引出赫列斯达可夫上场。他一上场就处于被店老板逼迫还债的窘境,市长到来更使他惊恐万分,于是,双方开始了一场各怀鬼胎的心理战。这样,他很快就投入了戏剧冲突之中。在与市长相见的性格冲突中,他吼叫“您有什么权力?您怎么敢?……我是彼得堡做官的”,“我会直接去见总长”之类的话,表现了他摆架子、装腔作势、爱吹牛的性格特征。后来,又转而向市长借钱,反映出他厚颜无赖的本性。从赫列斯达可夫的上场,我们看到,高明的剧作家在他上场前就预示了戏剧冲突的方向,为他带戏上场作了铺垫,设置好了特定的戏剧情境;而在上场之后,则着力刻画他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