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将两个或几个各不相关的人物、事件,通过偶然性的因素联结在一起,构成戏剧冲突的方法叫巧合法。这是戏剧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常用手法。所谓“无巧不成书”,每一出戏都离不开巧合,正是借助巧合把生活中分散的、不相联系的人物和事件集中到舞台这一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内,演出丰富多彩的戏剧来。编剧,就是将互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个人生故事,从中揭示生活的哲理,给人以美感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巧合,便没有戏剧。但是,巧合并不是胡编乱凑,生硬拼合。这里的关键在于把握偶然性因素。生活中处处充满偶然性,然而,偶然寓于必然之中,必然通过偶然显现出来,这便是生活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法则。因此,剧作者在运用巧合技法时,必须按照生活、事物、性格的自身发展逻辑,构成既是意料之外的偶然巧合,又是情理之中的必然情景。只有这样,才能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示例〕 (元)关汉卿:《拜月亭》
金、元两国战事激烈。金国皇帝派兵部尚书王镇急赴前线视察军情,夫人张氏和女儿王瑞兰在战乱中不得不离家逃难。在元兵追杀之中,母女离散了。书生蒋世隆和妹妹瑞莲也在逃难的人群中走散了。张氏边哭边喊:“瑞兰!瑞兰!”蒋瑞莲误听为喊自己,奔上前去,原来喊她的人不是她哥哥,而是张氏。张氏见瑞莲失去了哥哥,女孩家怪可怜的,便收为义女,一起逃难。蒋世隆走失了妹妹,心急如火,高声大喊:“瑞莲!瑞莲!”瑞兰也误以为在喊自己,黑暗中,应声去拉喊话人的衣服,才发觉这人不是母亲,而是个男子汉。于是,急忙松开手,满脸羞红。蒋世隆见这失了母亲的少女实在可怜,便认她为妹妹。瑞兰在兵荒马乱之时,为免遭不幸,便与他兄妹相称,一同逃难。他们患难之中互相照顾,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不料,当他们来到落草山时,一群小喽啰对瑞兰欲加侮辱,危急之中,被山大王解了围,原来,山大王陀满福兴是蒋世隆的结拜兄弟,蒋曾对他有救命之恩。从此,瑞兰与世隆感情益深,二人结为夫妻。不久,世隆病卧在小客店里,瑞兰请来医生诊治。送走医生时,恰巧遇上父亲王镇。父女重逢,悲喜交加。但王镇得知女儿私定终身,老羞成怒,拉走了瑞兰,抛下了病中的蒋世隆。后来,王夫人张氏带着义女瑞莲也回到家中,与王镇、瑞兰一家团圆了。瑞兰思念丈夫,瑞莲想念哥哥,二人吐露真情,原来挂念的都是一个蒋世隆。最后,王镇决定将女儿瑞兰和义女瑞莲分别许配给新科文武状元,而这文状元正是将世隆,武状元却是陀满福兴。皆大欢喜,圆满结局。
〔简析〕 这出戏连续运用了巧合手法,非常成功。蒋世隆奇逢王瑞兰,王夫人巧遇蒋瑞莲,彼此错合,极有传奇色彩。然而,由于瑞兰、瑞莲二人名字的音韵,使人感到可信,又逢战乱逃难的特定背景,彼此相依,合乎情理。世隆与瑞兰逃难中横遭“匪劫”,而山大王却是世隆的结拜兄弟,因而一场虚惊,化险为夷。这里又补叙了蒋世隆保护、救济福兴的侠义性格,更加深了瑞兰对他的情爱。王镇父女在小客店里相逢,纯属偶然。但王镇路过此地暂宿客店也是生活情理之中的。最后,文武状元却原来是蒋世隆和陀满福兴,虽显牵强。但从蒋世隆这一书生性格逻辑推断,它应试得中是完全可能的。福兴原也是抗元的世宦子弟,只因遭到奸佞诬陷落草为寇,现在战乱平定,考中武状元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