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报告文学议论手法之一。感情渗透的议论方法,常常是作者在写人叙事达到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出现。这种议论,如同一团团带电的云相互撞击时进发出的闪闪火光,能起到震撼读者心灵的作用,胜于无数干巴乏味的说教。表现在行文上,便是把议论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感情渗透的议论,应该是作家在感受社会生活时,与所写人物的命运紧紧相连而产生的或悲或喜,或爱或恨的情感的宣泄。正如报告文学家黄宗英所说:“有所追求的人们,我愿与之同行。强者,携着我;弱者,我挽着。”“与我描写的人物同甘苦、共命运去迎艰涉险,痛醉黄龙。”(《与人物共命运》)作家只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有切肤之痛,有由衷之喜,才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渗透出凝聚着时代精神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感情渗透的议论中,要切忌浮夸和做作,假情和矫作,即便满纸充塞感叹号和感叹词,也只会引起读者的反感。相反,倾注胸臆、朴实真挚的感情渗透,才能感染读者,扣动读者的心弦。
〔示例〕 李宏林:《啊,男“妈妈”!》
……看到这一情景,记者抑止不住心中激动,酸热的眼泪夺眶而出!窦凤林啊,窦凤林,你不仅是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新青年,还是一个有母性美的男“妈妈”!你不仅是一个从事四化建设的生产能手,还是一个建造人类道德金字塔的能工巧匠!你倾注生命中的一切,为祖国培养一枝娇艳的花朵!
〔简析〕 这段简洁的渗透强烈感情的议论,是作品高潮的设计。作者在向读者报告了抚顺第二毛纺厂29岁的青年工人窦凤林三年来含辛茹苦地抚养拾来的一个弃婴的感人事迹之后,将作品情节推向高潮,浓墨重彩地去描绘记者会见窦凤林和弃婴的采访现场。在描绘了动人情景的同时,水到渠成地宣泄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感慨。这段“感情渗透”的议论文字,不但丰富和渲染了情感高潮的情节,而且突现了窦凤林高尚的思想情操,起到了震撼读者心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