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个性突现

〔释义〕 个性突现,是报告文学刻画人物的要求之一。别林斯基说:“必须使人物一方面成为一个特殊世界的人们的代表,同时还是一个完整的、个别的人。”恩格斯也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这些理论是对小说刻画人物的要求,对报告文学刻画人物也同样适用。

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而报告文学写的就是生活中具体的真人,这些真人必然有其各自的独特个性,因此报告文学作家要注意把准所刻画人物的个性,并且运用艺术手法在作品中将它突现出来。否则,就会把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写成了淡淡的影子,不能起到深刻的教育人的作用。只有很好地突现出人物的个性也才能很好地反映共性,才能避免写出“千人一面”的雷同,刻画出报告文学真正的典型人物来。

〔示例〕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作品中有一段描写李书记走入六平方米的小屋,来看望陈景润的情节:

“新买了床单,刚买来的床单,”陈景润说。“你要来看看我,我特地去买了床单,”指着光亮雪白的蓝格子花纹的床单。“谢谢你,李书记,我很高兴,很久很久了,没有人来看望……看望过我了。”他说,声音颤抖起来。这里面带着泪音。霎时间李书记感到他被这声音震撼起来。满腔怒火燃烧。这个党的工作者从来没有这样激动过。不像话,太不像话了!这房间里还没有桌子。六平方米的小屋,竟然空旷如野。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只有四叶暖气片的暖气上放着一只饭盒。一堆药瓶,两只暖瓶。连一只矮凳子也没有。怎么还有一只煤油灯?他发现了,原来房间里没有电灯。“怎么?”他问,“没有电灯?”

“不要灯,”他回答,“要灯不好。要灯麻烦。这栋大楼里,用电炉的人家很多。电线负荷太重,常常要检查线路,一家家的都要查到。但是他们从来不查我。我没有灯,也没有电线,要灯不好,要灯添麻烦了,”说着他凄然一笑。

“桌子呢?你怎么没有桌子?”

陈景润随手把新床单同褥子一起翻了起来,露出了床板,指着说,“这不是?这样也可以工作了。”

李书记皱起了眉头,咬牙切齿了。他心中暗想着:“唔,竟有这样的事!在中关村,在科学院呢。糟踏人呵!糟踏科学!”

〔简析〕 通过以上描写,一个不会生活,也没有非分的甚至是起码的要求,穷对付着生活,却又呕心沥血地工作,说起话来絮絮叨叨,对人异常尊敬客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陈景润这一传奇人物的个性特征也突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产生既可敬又可笑,既可叹又可悲的多种感觉。不得不承认,陈景润的个性突现是异常鲜明和异常成功的。这样的人物性格,即便小说中也很少遇到,他的确是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是真真实实的陈景润,决非另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