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生平式结构

〔释义〕 生平式结构,也称立传式结构,是报告文学结构类型之一。写人物生平事迹的报告文学常常采用这种类型的结构形式。生平式结构的报告文学,往往借鉴传记文学的丰富创作经验,从中吸取某些营养成份,从一定的主题出发,写一个人物的全貌,表现人物的一生,为人物全面“立传”,因而这种结构的报告文学又被称为“传记报告”。这类报告文学的显著特征是:围绕着“传主”即主人公,以刻画主人公形象为主要目标,一般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开掘较深,努力反映新时代典型人物的心灵美。作品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同主人公都有直接关连,是为刻画主人公的形象服务。作品中事件的发生,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以主人公生平事迹为中心,并与主人公活动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一般不能随意调动。基于报告人物的生平事迹,取材的范围较广,时间跨度也大。要求所写人物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又具有一定的新闻性;既有“传记文学”的表现方法,又有报告文学的本质特性。

生平式结构的报告文学不等同于传记文学,不能把报告文学写成人物传记。二者最显著的区别是:传记文学完整地记录主人公一生或较长时间的生活历程,旨在为详尽地积累人物种种的史料服务。所写人物,除了具有认识价值外,主要具有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而生平式结构的报告文学特别注意选择、刻画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描写主人公生平中某一特定条件下的活动片断,意在表现其具有的一定社会意义的主题。写人物是为“报告”服务,为现实社会服务。

〔示例〕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从略)

〔简析〕 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文艺战线“轻骑兵”的报告文学,应当走在时代的前列,及时向人们报告和歌颂为四化而献身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大力赞扬新观念、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有着开创性意义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首先冲破长期以来报告科技战线英雄人物和知识分子的禁区,以“传记报告”的方式,向人们报告了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科学事业,不畏艰难困苦,不计生死荣辱,为攀登科学高峰、实现四化而奋勇献身的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不但为报告文学开辟了新的题材领域,同时也掀起了“传记报告”的高潮。《哥德巴赫猜想》成为新时期以来生平式结构的报告文学的杰出代表。

作品从主人公陈景润1933年生于福建省写起,不但记述他“不识时务”的父亲,“劳苦终日”的母亲,而且还描述了当时“酷烈的战争”景象。作者追踪陈景润成长的足迹,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当中学教师、图书管理员、科学院的研究员,从他在解放前后生活中的种种际遇,到他沉默寡言、执拗而多思,生活无所求、工作精益求精,以及对待事业的进取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独特个性,都作了形象而生动的刻画,给人以完整的印象。

在作品的结构布局上,作者围绕着主人公陈景润的身世和遭遇,无论是写他的少年时代,还是写他成年以后的事迹,总是以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为中心。一切矛盾围绕“猜想”提出、发展、激化、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围绕“猜想”结交、进展、变化、表现,主人公的性格围绕“猜想”显示、刻画、点染、烘托,因而表现了主人公献身科学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崇高志向,成功地塑造了富有个性特征的、栩栩如生的科学家形象。作品行文中,既朴实而又华美的笔调;既含蓄而又磅礴的豪情;既精雕细刻而又色彩舒展的鲜明形象;既富有哲理光辉而又充满浓郁诗情的深刻思考,为生平式结构的报告文学创造出一种崭新独特的风格。